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四川高校學子在行動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四川高校學子在行動
為了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讓環保意識深入人心,并鍛煉大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西南石油大學三下鄉“愛在深‘成’”實踐隊前往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深圳灣公園U Station沙河尚護河志愿服務站,開展了“大學生返鄉護河治水”一系列志愿活動。
大沙河在解放初期,河中行駛最多的就是采沙船,就連周邊居民蓋房子都是直接從河里取沙,因此該河得名“大沙河”,其發源于羊臺山,縱貫深圳市南山區,干流長13.7公里,上游分左右兩條支流,分別建有西麗水庫和長嶺陂水庫,下游匯入深圳灣。大沙河的流程較長、河面較寬,為使流水不腐,生態補水成為河流整治的關鍵環節。近幾年來,經過截污、補水、綠化等綜合治理工程,大沙河的區域水環境和人居環境得到改善,成為深圳一條生態綠廊。
艷陽高照,海風輕拂,7月6日上午9點,實踐小隊準時來到實踐地點,耐心地聽U站的工作人員介紹U站,包括U站的地理位置、發展歷史、主要任務等等,且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簡要參觀了U站內部。實踐小隊今天上午的任務是檢測大沙河水質。他們穿上義工服,在U站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一邊聽著工作人員的講解,一邊觀光沿途美麗的大沙河美景,尋找合適的采水地點。采水所用的工具是一種特殊結構的容器,在大氣中是緊閉的,伸入水中后由于水的壓強作用,閘門被推開,河水就流入瓶中,離開水面后閘門關閉,滴水不漏。有著這種方便的容器,實踐小隊隊員們很快就完成了采水工作,緊接著按照檢測手冊對水樣進行水質檢測,看到各項指標均合格,笑容浮現在實踐成員們的臉上。隨后成員們回到U站進行了約一個小時的手工制作,通過制作小型手工藝術品,成員們在酷熱天氣下也得到了些許寧靜。
實踐小隊的成員們跟隨工作人員驅車從大沙河入?诔霭l沿大沙河河岸,游覽了大沙河保護一期、二期以及三期工程,工作人員于此對大沙河的治理與保護進行了更細致的講解,使小隊成員們對大沙河的防治過程有了更深刻的認知,返回U站后,小隊成員們開始他們的第二項任務——清理大沙河河岸垃圾。小隊成員們拿上垃圾袋和垃圾夾,頂著烈日,吹著海風進行了約兩個小時的清理垃圾活動,總共清理了足足三大袋垃圾。在活動中,有細心的隊員發現“河道旁幾乎都是白色塑料垃圾”,他自責道:“身為人類,我感到無顏面對這美麗的海景河景。”任務完成后,隊員們回到U站,對一天的實踐內容進行總結并在U站老師的帶領下深入學習了紅色知識,第一天的實踐完美結束。實踐隊接受了重大的任務——廢物利用工藝品制作。實踐小隊分為三組,分別用丟棄的瓶瓶罐罐、一些鋼絲、幾個廢棄紙筒等等廢物制造了旗桿收納架、垃圾桶以及“I LOVE U”藝術品,其中,旗幟收納架是以一個廢棄的雨傘架為主題,加以鐵絲纏繞提升旗桿架的穩定性,底部鋪滿裁切后的礦泉水瓶以套住旗桿使其穩定,為了防止鐵絲刮傷人,隊員們溫柔的用紫色膠布將鐵絲的末端纏住;垃圾桶是用各種廢棄塑料瓶堆砌而成,為了增強整體的強度,隊員們將瓶子灌滿水并用熱熔膠固定瓶身間的連接處;“I LOVE U”藝術品是隊員們為了表達對大沙河U站的愛以及對U站各個工作人員們的感謝所制作的特殊藝術品,整體用紙筒拼接而成,兩邊分別是字母“I”和“U”,中間是一個大大的愛心,用熱熔膠粘接并刷上顏色,整個藝術品就算完成。忙活了一天,實踐隊員們完成了三件工藝品,大家都不約而同露出笑容,并且放在了U站門口展示。
通過這次的實踐活動,每個實踐隊員們都深刻的體會到了環保行動的不容易以及生態治理的重要性、緊迫性。團隊成員在實踐活動結束后的采訪中說道:“環境保護是個很艱巨而又長遠的任務,這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每個人都需要關注的。每一個人都應當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然后付諸于行動。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讓我們行動起來,守護人類共有的家園。”
時間:2022-08-27 作者:愛在深“成”實踐隊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用心領會,以行砥礪
- 廣東海洋大學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穗粵靜好隊在廣州開展以廣州起義歷史沿革為生長點、以城市精神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為延伸點的
- 08-27
- 青年一代有理想,紅色基因筑未來
-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為了對“紅色文化在廬州文化自信培育中的作用”進行研究,同時更好
- 08-27
- 藤縣支教樂趣不減,八桂大地百花齊放
- 8月1日至14日,我與其他諸位來自廣西各地的共9名成員們組成了西北農林支隊,代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以及“壯苗計劃”,赴藤縣藤州鎮東勝
-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