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跡青銅鑄藝密碼,綻放安陽非遺華彩
--鄭州財經學院“豫見非遺”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安陽青銅器制作技藝
文 劉浩天 圖 路潤哲
尋跡青銅古韻,探訪非遺匠心。為深入了解安陽殷墟青銅器文化,,讓古老技藝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豫見非遺”暑期社會實踐團于2025年6月27日抵達司母戊研學實踐基地,了解殷商文明,感受青銅文化藝術之美,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殷墟,我向往已久。”傳承人吳蘇桉繼承爺爺護鼎人吳培文的匠人精神,致力于青銅器保護與制作技藝創新傳承工作,他其棲身的吳家大院化身為非遺傳承的沃土,不僅陳列著古老的鑄造工具與珍貴器物,更開設青銅器制作體驗工坊、非遺研學課堂,吸引八方游客,讓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在這里交相輝映,奏響時代新樂章。
實踐團成員參觀甲骨文骨片仿品
實踐團成員參觀青銅器仿品
這里是國寶司母戊鼎的發現地。走進安陽司母戊研學實踐基地,實踐團成員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依次參觀了殷墟甲骨文仿品和殷墟青銅器仿品,經由講解員介紹,詳細了解青銅器古老的制作方法--范鑄法,感受從制作模具、修型、翻模、制作蠟殼等一系列制作流程中,傳承人凝聚的心血與精湛技藝。
講解員為實踐團成員講解護鼎故事
隨后,實踐團前往吳家大院,跟隨講解員指引,回味護鼎人吳培文三埋古鼎,智斗日寇的傳奇故事,大院的一磚一瓦均散發著濃厚的歷史氣息,承載著那段歷經戰火的守護傳奇,彰顯了以吳培文為代表的吳家人守護文化遺產的堅定意志與家國情懷。
吳家大院合影留念
實踐團合影留念
青銅鼎紋映照著文明的年輪,青年步履丈量著傳承的征程,此次實踐之旅中,司母戊鼎的青銅光澤與吳家大院的護鼎往事,在實踐團成員心中熔鑄成家國情懷的精神坐標。如今,吳家大院已經成為非遺傳承與創新的搖籃,其以青銅器非遺為紐帶,串聯起技藝傳習,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內核與發展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