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醫藥大學組織我們開展了黃山野外實習社會實踐活動,這不僅是一次課本知識的延伸,更是一次身臨其境的深度學習與心靈洗禮。黃山山脈層巒疊嶂、生態多樣,是我國南方重要的藥用植物資源分布區之一。在這里,我們將所學知識真正應用于實際,通過親眼所見、親身所感,對中藥材的認知不再停留于紙上談兵,而是有了具體的形象與深入的理解。
實習過程中,我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穿行在山林之間,沿著曲折蜿蜒的山路深入實地,識別各種野生藥用植物。我們重點學習了植物的形態結構、生長環境、藥用部位以及采收加工方式,識別了包括黃精、三葉青、黃柏、杜仲、半邊蓮、射干等幾十種常見藥用植物,尤其關注了其在《中華本草》和《中國藥典》中的收載情況與臨床應用價值。為了準確辨認每一種植物,我們常常圍著一株植物反復觀察其葉形、花色、根莖特征,再對照資料逐一比對,確保信息的準確無誤。
黃山天氣多變,我們經歷了雨霧交加的濕冷,也遭遇了烈日炎炎的酷熱。在下雨的日子里,山路泥濘濕滑,我們小心翼翼地行走,防止摔倒或迷路。雨后的山林雖然更加濕潤難行,但植物的葉片卻格外鮮亮,許多苔蘚類、蕨類植物也在濕潤的環境中更加清晰可辨。而在陽光暴曬的日子,我們頭頂烈日,背著水壺和筆記本,走過一段又一段陡峭的山路,汗水很快浸透衣背,但每當看到某種珍貴植物,大家立刻又精神振奮,忘卻疲憊,投入到記錄與學習中。
這次實習中,最讓我感觸深刻的是“在自然中學習”的實踐方式。過去我們在教室里看圖識藥,往往容易將植物特征機械記憶,缺乏系統感知。而在黃山的山林中,一棵植物從根到葉,從生長角度到生態背景,從地形氣候到分布范圍,每一處都能與書本知識形成聯系,我們從中獲得的是立體而真實的學習體驗。這種學習過程不僅增強了我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更提升了我對中藥資源本身的敬畏之心。
此外,本次野外實習也是一次精神和體力上的考驗。山路崎嶇,許多路段需要攀爬巖石、穿越灌木林,甚至跋涉過濕地或碎石坡。有時,一天步行近十公里,我們一邊走一邊記,一邊拍照一邊采樣,雖然身體疲憊,但在團隊的互助與鼓勵下,每個人都堅持了下來。有同學在途中不慎滑倒,大家立刻停下來幫助處理傷口;有同學體力不支,我們就輪流幫忙背負資料和采集工具。正是在這樣一次次的協作中,我們之間的友誼更加深厚,團隊精神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升華。
老師們的認真負責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不僅在專業知識上給予我們耐心講解,在野外安全、物種保護、采集倫理等方面也反復提醒與教育,強調要敬畏自然、遵循科學。正是在他們的帶領下,我們學會了如何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開展中藥資源調查,避免盲目采挖和破壞性行為,樹立了生態保護與中藥開發并重的理念。通過這次實踐,我對中藥資源的珍貴性與復雜性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更加堅定了自己未來在中藥學領域深耕的決心,F代中藥的發展離不開對傳統資源的尊重與繼承,也離不開科學調查、系統研究和生態意識的建立。本次實習不僅讓我掌握了大量實用技能,更讓我明白了作為一名中藥學專業學生肩負的責任與使命。
總之,這次黃山野外實習是一段難得的成長旅程,它讓我從教室走向山林,從書本走向自然。在翻山越嶺中,我看到了無數生命的頑強與美麗,也更加珍惜所學專業的獨特價值。今后我將以此次實踐為起點,繼續努力學習專業知識,關注藥用植物保護,積極參與科學研究,為中醫藥事業的傳承與創新貢獻自己的青春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