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9日至2月20日“語說石韻”實踐團前往桂林市七星區的桂海碑林博物館,開展實地調研活動。 此次調研旨在深入了解桂林石刻的保護與傳播現狀,探討如何通過國家政策和地方措施進一步推動桂林石刻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桂林石刻作為中國南方石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 近年來,桂林市政府和相關部門通過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積極推動桂林石刻的保護與傳播。 例如,《桂林市石刻保護條例》的頒布實施為石刻保護提供了法律保障。 此外,桂海碑林博物館通過數字化展示、研學活動等多種形式,讓公眾更直觀地了解桂林石刻的文化內涵。 此次調研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與博物館工作人員、游客及保安的交流,了解大眾對桂林石刻的認識、了解途徑以及對石刻保護工作的滿意度和改進建議。 同時,結合國家政策,探討如何進一步優化桂林石刻的傳播路徑,提升其社會影響力。
在桂海碑林博物館,實踐團采訪了講解員和保安人員。 講解員介紹道,博物館不定期舉辦“石刻文化進校園”活動,覆蓋從小學到大學的各類學校,并通過公眾號發布研學活動信息,吸引學生參與。 此外,博物館還結合世界博物館日等節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拓片體驗、考古講座等。 保安人員則表示,雖然博物館沒有要求保安掌握相關石刻文化知識,但他們會提醒游客保持文明參觀,避免破壞石刻。
實踐團還隨機采訪了兩位外地游客。 游客表示,他們對桂林石刻的歷史文化感到興趣濃厚,尤其是看到顏真卿等歷史人物的石刻作品后,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文化的厚重。 然而,他們也提出了一些改進建議,如增加對石刻背景的說明,提供更多的互動體驗等。 實踐團參觀了桂海碑林博物館內的龍隱巖摩崖石刻群和展廳。 講解員詳細介紹了石刻的歷史背景和藝術特點,并帶領大家體驗了拓片制作過程。 通過實地參觀,實踐團成員對桂林石刻的文化價值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桂林石刻的保護工作得到了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重視。自2017年《桂林市石刻保護條例》頒布以來,桂林市在石刻保護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桂海碑林博物館通過數字化展示、研學活動等多種形式,讓公眾更直觀地了解桂林石刻的文化內涵。 博物館通過“流動展+非遺”的形式,將桂林石刻文化帶入校園和社會,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和市民參與。 此外,博物館還結合傳統節慶和現代科技手段,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惠風和暢三月三”上巳節體驗活動。 通過實地調研發現,公眾對桂林石刻的興趣較高,尤其是青少年群體。 許多學校和教育機構將桂林石刻納入研學課程,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并參與相關活動。 然而,部分游客對石刻背景的了解仍顯不足,建議博物館在講解內容上更加深入淺出。
建議博物館進一步利用新媒體平臺,擴大桂林石刻文化的宣傳范圍。 例如,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形式,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和參與。 增加更多互動體驗項目,如拓片制作、石刻修復等,讓游客在參與中深入了解石刻文化。 完善配套設施,在景區內增設更多導覽標識和解說設備,方便游客更好地了解石刻背景和文化內涵。 推動校館合作,與更多學校和教育機構合作,開發更多適合青少年的研學課程,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此次調研充分展示了桂林石刻文化的獨特魅力和保護工作的成效。 通過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地方措施的落實,桂林石刻正逐步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未來,希望更多人能夠關注和參與到桂林石刻的保護與傳播中來,共同守護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