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夢鄉野”成員石節子駐村實踐心得(二):腳踏田野,感受石節子魅力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我有幸踏入一片寧靜而質樸的鄉村——天水市秦安縣葉堡鎮石節子村,在學院董婕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一次深刻而難忘的暑期社會實踐之旅。這次旅程,不僅是一場視覺與心靈的盛宴,讓我沉浸于鄉村的自然美景與人文魅力之中,更在內心深處激起了層層漣漪,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踏進鄉村的那一刻,仿佛來到了一個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城市的喧囂被青山、鳥語花香所取代,那份久違的寧靜與安詳,瞬間包裹了我。在這里,我深切體驗到了石節子村民生活的和諧,我與村民們同悲共喜,感受著他們真摯的情感世界。村民們那淳樸的笑容、熱情的問候,還有那安全舒適的住宿環境與周到細致的接待安排,都讓我這個異鄉人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溫馨與歸屬,也成為我快速融入鄉村生活的契機。
在實踐的子里,我進入田間地頭,親身體驗了摘桃、采花椒、放羊等豐富多彩的農事活動。這些經歷不僅讓我體會到了勞動的樂趣,也讓我深刻意識到石節子村在經濟發展上所面臨的迫切挑戰。與村民的深入交流中,我感受到他們對生活的熱愛與進一步提高生活水平的信心,也了解到一系列制約鄉村發展的實際問題。就種植桃子這一項產業,由于受地形限制,村民們只能小規模種植,導致產量有限且易受市場波動影響。僅僅有大約百斤的收成不說,還面臨著收桃商人的壓價,然而在村長看來,兩塊五一斤不看桃子大小的收桃價,已經算是不錯的價格。可是,桃子被中間商的桃販賣出去的單價遠高于此,相較于桃子最終的市場售價,村民們的辛勤付出顯得尤為不公。類似的困境還存在于其他種植產業,比如花椒。石節子的村民種植的都是優良的花椒品種大紅袍,可是因為去年的價格掉了一半,村民們都沒有舍得賣掉。直至今年暑假,去年的花椒還在家里壓著。這樣的情景,不僅阻礙了鄉村經濟的快速增長,也制約了村民們生活質量的進一步提升。鄉村的發展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大力支持,特別是對于像石節子村這樣依靠藝術賦能的鄉村,更需通過長期有效的宣傳策略,吸引更多關注度,匯聚更多資源,促進其持續健康有效發展。
一轉眼,鄉村實踐已接近尾聲。回望這段經歷,我收獲了石節子獨有的寧靜與美好,感受到了村民們的淳樸與熱情,更在實踐中獲得了成長與蛻變。我深知,作為一名青年學子,我們應該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用我們的智慧和力量去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而鄉村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正孕育著無限的希望與可能。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石節子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鄉村實踐是一次心靈的歸寧與成長的印記。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帶著這份寶貴的經歷與感悟,繼續前行在成長的道路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為鄉村的繁榮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供稿人:黃歡歡
指導教師:董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