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情,鑄千古,一筆一劃鐫刻出遠古遼響。那曾激蕩我的,我想說給你聽。
風撫莊稼搖麥穗,滿目青山自醉人。伴著一路秀麗的鄉村景色,7月28日早,“點點青馬星光,擘畫鄉村驕陽”實踐隊在四川省南充市閬中市天宮鎮五龍村的實踐之旅至此結束,實踐隊一行人踏上回家之路。
支教是我們此次實踐的主要內容,我最終選擇的授課主題是甲骨文識漢字。曾經我覺得甲骨文離我很遙遠,直到大學我才系統地接觸到它。我印象特別深刻,老師借助甲骨文字形,從能直立、彎腰勞動、謙恭作揖,分析了人之為人的意義。當時我在想,短短兩筆,已是極省,卻能承載這樣深厚的含義。我們的祖先對于萬物的細致觀察,對人和動物區別的獨特認知,給予我一次心靈的激蕩。今天,我希望能夠通過支教把最初的那份心動傳遞下去,以想象為羽,負載孩子們來一場跨越時空之旅。
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我能感受到孩子們的惶惑,正如我一開始所擔心的那樣,有些知識孩子們還沒學過,會理解不了。可課程上了一會兒后,孩子們對甲骨文已經有了基本的理解,他們身上所展現出的巨大想象力就是我們成年人也難以企及。特別是在猜甲骨文十二生肖的時候,孩子們猜得特別快,稍微給一點提示就能夠猜出來,而且還能通過比較兩者不同,猜出豬和狗。孩子們有著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可不能小瞧了他們小小身軀下所蘊藏的巨大潛力。我以后在備課的時候,也應充分考慮這一點,可以適當準備一些更有難度的知識點。
但同時我也發現孩子們的想象力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限制。從孩子們口中了解到,他們的老師在教漢字的時候一般都是直接說出既定答案,這個漢字讀什么,怎么寫,有哪些意思,而不會告訴他們為什么。我想這就是為什么孩子們會覺得上甲骨文課有意思了,因為屬于漢字的答案都是孩子們自己找出來的。孩子們可以通過象形的字形聯想到豐富的畫面,以想象為引,穿越千年歷史,認識我們的古老漢字,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追根溯源,知其所以然。

圖為我在邀請同學回答問題。西華師范大學 康偉強 供圖
我希望能夠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把專業的知識用一種淺顯易懂的方式展現給孩子們。課堂上,孩子們能夠通過描摹和觀察“中國”二字的甲骨文字形,感悟到那獵獵旌旗之下、那兵戈護衛之下的國之疆域是我們的故土,是我們的祖國母親,是她養育和保護著我們。這刻骨銘心的中華基因,需要孩子們用自己的眼光去體悟,才會深切,我想甲骨文給了孩子們這個機會。

圖為我在講述“中國”二字的甲骨文字形。西華師范大學 唐馨琪 供圖
甲骨文從不是枯燥的橫豎撇捺點,而是有故事、有意義的符號。在我的眼中,甲骨文里有春夏秋冬,四季輪回;有人間煙雨,灑遍萬物。是寥寥幾字,演繹人的一生;是跨越千古,思悟古人之情。
漢字描畫過楊柳依依的《詩經》,揮灑過乘風破浪的豪情,體悟過百轉千回的柔情。很多時候,我們對于漢字所記載的歷史故事,所構建的文學世界都很了解,卻唯獨忘記了去了解漢字本身。我希望能夠借助這次實踐機會,從甲骨文出發,讓孩子們認識到漢字本身就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開動自己的想象力,去探尋漢字是怎么發展的,它為什么長這樣而不長成其他樣子。只要我們愿意去看、去了解,都會發現甲骨文其實很有意思,為我們古老的中華文化點贊,激發出文化自信的深沉力量。
我明白僅僅通過一節課要讓孩子們對甲骨文、對漢字、對中華文化有較深的認識,難以實現。可是孩子們的身上承載著愛和希望,承載著螢火絢麗的明天。只要為他們打開一扇窗,便會攀緣出新生的藤蔓,去迎接風的到來,去擁抱淺藍色的夢想。我希望這次支教實踐能夠給孩子們一個發現的契機,一次生動的想象,一場奇妙的旅行,讓孩子們能大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嘗試“跨界”思考,去感悟那積淀于漢字之中的獨屬于中國人的浪漫。重溫當初的感動,激蕩嶄新的幻想,這是我與甲骨文的雙向奔赴,是我與孩子們的雙向奔赴,亦是我此行最大的收獲。
我堅信那拂過我山崗的清風,會再次拂過一座座小小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