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2023年7月11日,為探尋貝雕故事、學習紅色歷史、筑牢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廣州新華學院“雕情貝藝”百千萬突擊隊來到汕頭市潮陽區的汕頭市華文潮僑文化中心對原汕頭市博物館館長張無礙老先生(下面簡稱“張老”)進行采訪,希望可以了解更多有關貝雕文化和汕頭歷史,增強文化自信,助推潮汕貝雕發展。
與我想象中的形象不同:一位和藹的老先生帶著笑容,不急不緩地走到位子上,渾身上下沒有一點距離感,非常的親切。正是這位老先生在幾十年前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創辦了汕頭博物館,在那個焚琴煮鶴的文革時期為潮汕眾多珍貴的文物提供了庇護之地。
數十年前,在汕頭市還只有文物館的時候,許多珍貴的文物被四十一個木箱子裝著,在那個風雨飄零的時代,人們對于文物的擺放的態度較為隨意,年僅二十出頭的張老在自告奮勇,提議去整理那些尚被人重視的文物。在剛開始的時候,張老他們只能將文物暫時放置于歌舞臺的二樓,但是張老秉承著“我的任務就一定要做到最好”的態度,到處搜尋各地的文物,給各地高校四處尋求人才,汕頭博物館可以得到了發展。
到目前為止汕頭市博物館占地面積8.559畝,主體總建筑面積17279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約8000平方米,文物庫房面積2500平方米,層高地面8層,地下1層,收藏有自新石器時代以來歷代陶瓷器、書畫、銅器、玉器、金漆木雕等各類文物及藏品12418件,保存著各種珍貴的文物,為歷史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了豐富的實物依據。在提到汕頭博物館的成就的時候,張老謙虛的表示“都是過去的歷史了”,潮汕貝雕手藝人林漢桂先生握著張老的手,激動的說,“多虧了張局一直熱情的推薦潮汕貝雕,迎來了潮汕貝雕的一個春天”,有了張老的幫助,潮汕貝雕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張老借談話機會向我們指出當下大學生入黨普遍存在積極性高,而動機不明不純現象。他希望我們分析端正自己的入黨動機,不屈從外因,用自己的堅持體現自我內在追求的本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我懂得張老意在讓我們深思入黨這個嚴肅的問題。只有明確目標,清楚共產黨員身上的使命和責任,才會有前進的方向,未來才能成為一名出色成功的黨員。在如今的和平社會里,像張老這樣的共產黨員為如何建立經濟飛速發展的新型社會而勞心勞力。每個時期每位黨員的任務有所不同,但是為著同一個目的,那就是為黨的事業而奮斗,為百姓的幸福生活而拼搏,一樣艱巨,一樣光榮,他們發光發熱,直至貢獻完自己的一生。張老對毛澤東非常的推崇,鼓勵我們多看一些毛澤東的作品,告訴我們一定要去實踐,實踐才能得出真知。張老知道我們在努力宣傳潮汕貝雕文化,他認為文化要有實用性,要服務于當代,不能走“假大空”這一條路,要與當下的實際相結合,給了我們許多的啟示。
在提及有什么想對我們這些年輕人的建議時,張老表示自己很喜歡年輕人,因為年輕人有活動,敢拼搏。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階段性大器晚成并不可怕,笑到最后才是影響,要多讀書,明白自身的不足,多實踐彌補認知上的局限。
“學非探其花,要自撥其根。”此次的采訪活動讓我受益匪淺,懂得了不能因為經驗欠缺而放棄積累,不能因為能力有限而放棄提高,不能因為沒有即時得到回報而不去付出,只有真正做出了努力,才有成就事業、證明價值的可能,才為將來的收獲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時間:2023-07-17 作者:帥文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