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精神鑄輝煌,奮斗青春譜華章。為了弘揚紅色教育,啟蒙培養彝族青少年的家國情懷,培養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民族精神,7月13日,西華師范大學彝鄉云暑期實踐隊于西華師范大學華鳳校區西河片區文科樓623會議室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了第四天的暑期實踐活動,進行課堂教學。本次課堂的內容為一曼家書——甘將熱血沃中華,主講人為彝鄉云暑期實踐隊成員苗佳佳,喜德中學高一五班的全體學生參加。
圖為彝鄉云暑期社會實踐隊成員課前調試設備的場景。
甘將熱血沃中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封封情真意切,堅定信念的紅色家書,是崢嶸歲月最真實的見證包含著中國人的赤子之情和家國情懷。紅色家書,紙短情長,一封紅色家書,是趙一曼同志堅貞不屈、頑強斗爭的崇高精神。趙一曼給兒子寫下了遺書,一生的母愛和寄托最后都凝結在這封遺書之中,她用自己的犧牲留給孩子最后一次身教,她代表了一個民族五千年永續的不屈精神。實踐隊為了讓彝鄉學子感受到革命年代間先烈們無畏犧牲、甘于奉獻的精神,將“一曼家書”作為第三節課主講內容,以紅色家書為媒介,講述家書背后的故事,培養彝鄉學子家國情懷,賡續紅色血脈。
一曼家書亙古彌新下午3時30分,第三節課堂正式拉開序幕,實踐隊成員苗佳佳開始了激情的講解。苗佳佳從趙一曼的生平講起,談到她學習共產主義,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而不得不將自己的孩子寄放在陳達邦家;領導抗日活動,卻不幸兩次被捕,最后犧牲。“趙一曼用血澆灌了我們抗日革命偉大事業,是我國抗日民族英雄,她不畏艱險、不畏強敵向日本帝國主義發起了激烈的反擊,這種不怕犧牲、甘于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銘記。”喜德中學高一五班的學生聽后紛紛動容,在課上發表了自己的感受與看法。“真可惜,這樣的英雄沒能見到新中國成立一定很遺憾吧!”“她這樣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真偉大!我也要做這樣的大英雄!”這是喜德中學孩子們的心聲。
隨后,苗佳佳展示了趙一曼女士寫給自己兒子的家書,家書內容字字泣血,無一不訴說著她作為一個母親的遺憾和作為一個革命戰士的自豪。苗佳佳結合自己的感悟引領喜德中學的學生們發表內心真實的情感。“我是寧兒,我一定很舍不得母親。”“趙一曼烈士太偉大了,對孩子即使有著萬般的不舍,也毫不猶豫選擇為革命事業奮斗至犧牲。”由于許多學生是留守兒童,父母常年沒有在身邊,對這種與母親不得不分開的情感感受更為深切,不少學生在課堂上偷偷抹眼淚,甚至有學生表示回家后要與父母通電話。“我只是見到爸爸媽媽的時間比較少,可是寧兒卻再也沒有機會見到爸爸媽媽了。”這是喜德中學高一五班的一學生在課后所說的話,可見這堂課對學彝鄉學子影響之深。
我輩“成人”志報國通過本次課堂喜德中學高一五班的學子了解到了趙一曼烈士的生平,學習到了那封家書背后的故事以及蘊含的精神,讓紅色血脈扎根到學生的心靈中。趙一曼女士在家書中表達了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激勵著彝鄉學子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保持積極、堅定的信念。她不畏犧牲、甘于奉獻的精神也點燃了喜德中學學生的愛國之火,激發了彝鄉學子對民族自豪感的認同,有利于涼山的孩子承擔起時代賦予的責任,在實現民族復興的進程中積極行動,從而走出大山,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行遠自邇,篤行不怠。”趙一曼是深情的母親,更是堅定的革命戰士。那封遲到的家書,包含了舐犢之情,也充滿了報國之心,正如她的詩《濱江述懷》里吟誦的那樣:“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我輩青年當不忘歷史,奮發向上,確保紅色精神永不褪色,寫出屬于我們這一帶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