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大"家鄉故事我來"紅色精神宣講團:走進湖西革命烈士陵園
塔里木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領會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組織大學生返回家鄉參與社會實踐。2022年1月27日學生根據團隊安排與自己的情況選擇了湖西革命烈士陵園進行學習與拍攝。
湖西革命烈士陵園位于山東省單縣老城區南部,原名湖西抗戰烈士陵園。始建于1945年7月,是原湖西地委、行署、軍分區為安葬和紀念在抗日戰爭中犧牲在湖西抗日根據地的共產黨武裝的革命烈士而修建。園內有湖西革命烈士紀念塔、烈士紀念堂、烈士紀念亭、烈士英名碑和兩座烈士單墓、四座烈士公墓等18處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共安葬革命烈士2641名。2001年被國務院評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現已成為一個集歷史文化游覽、紅色革命紀念、休閑健身為一體的綜合性開放式生態城市公園。2020年9月1日,湖西革命烈士陵園入選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
奠基者群雕,群雕中抗日軍民或揮刀,或提槍,指揮員舉望遠鏡,小戰士吹沖鋒號。群體斗志昂揚,身軀前俯,一往無前作沖鋒狀。線條粗逛渾厚。站在雕塑前,給人以激勵鼓舞,讓人精神振奮。群雕后部有“紅色湖西”銘文,吸引著廣大游人覽閱
湖西革命烈士紀念塔,是陵園最高建筑,高聳古琴臺上。原名“湖西區抗戰烈士紀念塔”。1945年11月建造,由于數十年風雨剝蝕和國民黨炮擊以及地震的影響,塔身受損傾斜。1984年5月經省民政廳批準重建,1986年3月竣工。,塔為三層平臺,青石結構。第三層平臺正面刻有“永垂不朽”和紀念碑文,背面刻有“浩氣長存”。塔身上面鐫刻著胡耀邦同志的題詞:“湖西革命烈士紀念塔”,整體建筑,巍峨挺拔,雄偉壯觀。
湖西革命烈士紀念亭,原為浩然亭、烈士公墓亭 ,1992年前已傾圮。1992年改建烈士陵園時改名為紀念亭。2008年改擴建陵園,再修紀念亭,又改名為浩然亭。雙層仿古式八角亭,鋼筋混凝土結構,高18米。綠色琉璃瓦罩頂,象征著英烈們的草綠色軍帽;八根立柱,昂首雄視,象征著英烈們的堅貞不屈;中間一條旋轉樓梯,象征著革命征程的艱難曲折。
吳大名烈士墓,建于1952年,高7.2米,1992年初重建,門的正上方是劉伯承元帥的親筆題詞:“人民解放軍陣亡旅長吳大名之墓”。門前兩邊的立柱上是原湖西行署專員劉清訓,原湖西軍分區司令員劉金山同志的題詞:“過草地、走雪山,披肝瀝膽救祖國;戰章逢、挫強敵,碧血丹心為人民”。李貞乾烈士墓,建于1952年,門的正上方是原湖西地委書記潘復生同志的題詞:“李貞乾烈士永垂不朽”,門前兩邊的立柱上是原湖西專署專員尚格東、原湖西地委副書記王香圃同志的題詞:“當年神州陸沉義旗舉喚起千萬健兒開展抗日根據地,今朝山河解放懿范垂湖西激勵廣大群眾鞏固人民共和國”。
英雄閣,與湖西革命烈士紀念塔隔河相望,2009年3月開工建設,8月竣工,仿古式兩層建筑,黃色琉璃瓦覆頂,檐角高挑,二樓正面居中懸掛“英雄閣”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一樓四周回廊,36根通紅大柱氣派壯觀。閣內運用聲、光、電等現代技術和傳統表現手法:沙盤、雕塑、油畫、圖片、文字等以及槍炮等實物展示了湖西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波瀾壯闊的革命史。
時間:2023-02-17 作者:賈茜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傳承軍工文化,學習方能強國
- 為了增強學生的專業修養,加強校企交流,山東大學白日昭只服務團與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七五O試驗場合作進行一場精彩的線上實習。
- 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