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年底,疫情再度打斷了正常的教學工作,所有師生的學習和工作被迫轉移至線上,長期居家學習給學生帶來一定壓力,難免會出現一些焦慮、消極、喪失斗志等負面心理。為排解孩子們學習、生活中的消極情緒,進一步做好當下疫情防控形勢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確保學生們身心健康發展,2023年2月8日下午,山東大學林下風致服務團組織“‘疫’路同行,向陽而生”居家學習期間心理健康專題講座,下關九年制學校79班學生參與了此次講座。
講座伊始,團隊首先展示了先前征集的學生們居家生活期間普遍存在的困擾和難題,給學生開了一劑定心丸,告訴大家想學習不知道從何開始、不想學習缺乏動力等焦慮心理是居家學習期間在青少年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不用過于擔心。消極心理的產生也是極為正常的,在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各種各樣的消極心理,重要的是要引發足夠重視,同時積極干預,把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隨后,團隊針對學生學習現狀中的普遍問題做具體指導,一一分析克居家學習期間的不利因素,并應用認知心理學“先有認知再有情緒”的基本定律,鼓勵孩子們換一個視角看問題。對于學生們心中普遍產生的焦慮和消極情緒,團隊給出了“規律作息,轉移注意”“細化日程,養成習慣”“記錄情緒,改變認知”三條具體方法,分別作用于情緒產生前與產生后,鼓勵孩子們勇敢、科學地應對消極心理。
講座最后,團隊對旁聽的部分學生家長也提供了適合全家人一起放松心情、舒緩壓力的小游戲,鼓勵全家一起行動,在孩子身心成長的關鍵階段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講座結束后,學生及家長紛紛在班級群中進行了交流和討論,大家暢談講座收獲,分享自己居家期間各類生活經驗。大家表示,我們雖然無法改變周圍的大環境,卻可以調整自身,以更加積極飽滿的狀態進入學習生活。通過本次居家學習心理輔導專題講座,既讓老師、家長關注到學生現階段存在的普遍心理狀況,又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對學生下一階段的學習生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