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特色產業“棋”,走穩產業振興路
產業興、百業興。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涵,也是農民穩定增收的有力保障。立足全面小康新起點,全國多地依托本土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鮮明的種植業、綠色生態的養殖業和形式多樣的鄉村旅游業。隨著特色產業的發展壯大,一幅幅村強景美民富的豐收中國新圖景正徐徐展開......
2022年12月28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筑夢鄉村熠青春實踐隊成員到達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開展“激活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綜合調研實踐活動,通過實地走訪壽光市蔬菜種植大棚的形式,了解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概況、發展現狀、發展前景等。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鉚足干勁,抓好以鄉村振興為重心的“三農”各項工作。了解到這些知識后,調研隊成員首先來到了位于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的蔬菜大棚,深入挖掘特色產業的時代價值。
走進濰坊壽光田柳鎮蔬菜大棚,放眼望去,翠綠的枝葉間,一顆顆鮮紅飽滿的西紅柿綴掛枝頭,柿子香撲面而來。柿農們有的正忙著采摘新鮮成熟的大西紅柿,包裝封箱,將壽光蔬菜送往千家萬戶。
“在壽光,沒有你買不到的菜,更沒有你賣不了的菜。”壽光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發源地,該技術從這里推向全國,自此改變了“北方冬天無蔬菜”的歷史。這里是全國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之一、蔬菜價格的晴雨表,每天至少數萬噸南北果蔬從這里進出,發往全國乃至全世界。
這里是鄉村振興的良田沃土,曾叫響全國的壽光模式,以蔬菜產業化為引領,帶動工業、服務業齊頭并進,引來觀摩者無數。
印象中,傳統的大棚種植全靠手工,蔬菜何時澆水、何時施肥打藥全憑經驗和感覺。而通過走訪調查,調查隊員從村民口中了解到,如今在壽光,村民在手機上下載智慧農業APP,只需點擊軟件,就能掌控大棚的蔬菜種植。當傳統的溫室大棚連上互聯網,自動卷簾、自動噴灌、陰天補光等都能用手機遙控搞定,從第一代到第七代,山東壽光冬暖式大棚迭代升級,智能化讓蔬菜種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壽光當地村民54歲的李義海是個老菜農,見證了村里蔬菜大棚的發展歷程,對硬件的更新換代深有體會:“現在種大棚跟過去相比,太受用了。”李義海現在種得是第七代大棚,“這個棚長300米、寬21米,高度智能化、自動化,根本不需要多少人力,平時我自己一個人就能打理。”
隨著時代的進步,將智能化設備應用于蔬菜大棚已成為壽光市的一大新興特色產業,成為當地一大亮點。新式大棚的出現讓種棚的生產方式發生徹底改變,菜農們挺直了腰板。同時智能化大棚的建設對光、溫、水、氣、肥等進行精準調節,讓蔬菜種植在資源消耗大幅降低的同時實現了產量的大幅增長,推動當地走出了一條傳統農業邁向高產、高效、優質的現代化農業轉型之路。
此次實地實踐,本實踐隊隊員從村民口中了解到了壽光市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概況,同時通過發放本實踐隊發放的調查問卷,對于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乃至當地村民及從業人員的年齡等基本狀況進行了相關調查統計。短短3、4個小時的參觀體驗,讓調研隊成員對壽光市特色產業的發展有了更加直觀和感性的認識,讓調研隊成員流連忘返。
本次到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的實踐,使調研隊成員們充分認識到“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這句話的意義。通過深入了解當地特色產業發展狀況,調研隊成員感受到特色產業振興的重要性。大家表示,要講好新時代“鄉村故事”,要大力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與鄉村產業現代化融合發展,用現代技術裝備和管理提升鄉村產業現代化水平,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好“土特產”文章,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用實際行動促進鄉村振興,助力產業振興。
時間:2023-01-28 作者:王婧 來源: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 關注:
- 下好特色產業“棋”,走穩產業振興路
- 產業興、百業興。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涵,也是農民穩定增收的有力保障。立足全面小康新起點,全國多地依托本土資源,因地制宜,
- 01-28
- 聆聽群眾“心”聲,筑牢健康防線
- 為深入考察民生實際,探究群眾問題,曲阜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征帆循星火,逐藪眷民情”社區實踐調研團成員于1月6來到膠州市市南社區黨群
- 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