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對點”服務,匯群眾呼聲
“赤誠為底色,服務為宗旨”在社區中得到了很好地證實與踐行。實踐隊員觀察到,社區服務中心的宣傳欄中記錄了很多社區組織開展的活動,不論是黨代會精神專題會議等實踐科學理論學習,還是“非遺在社區”太祖拳開班培訓等文化的活動,僅僅是宣傳欄中展示的28項活動,就充分體現了新時代社區中的活力與生機,彰顯著文化底蘊與時代特色。
協商為民,助力發展。實踐隊員向工作人員詢問了關于社區如何聯系群眾的問題,工作者提到“我們有建立微信交流群,不論是反應生活中的問題還是居民之間的交流溝通都有所保障。” 并且,實踐隊員了解到,為加強社區工作者服務的專業性,工作者會定期進行培訓,以提升工作作風,保證提供黨建、民政、綜治等的“一體式”的服務。
將群眾訴求摸全摸準,才能實現訪察民意、覆蓋摸排贏民心。通過與工作人員交談,實踐隊員得知,在疫情管理新局勢下,居民出行不便,社區為此提供“面對面”服務。因此,實踐隊員專門跟隨工作人員,進行“零距離”入戶交流,實踐隊員負責記錄居民的反饋意見,并訪談后進行整理歸納,匯報給對應的工作人員,以便及時解決。正是這個與居民“面對面”的過程,實踐隊員不僅收集了居民的反饋,還收獲了居民對于社區暖心服務的認可和稱贊。
消殺防控,健康護航
疫情開放化管理新階段,社區陽性感染者增多,開展對密閉空間的空氣消毒,可有效殺滅空氣中的病原體,構建安全的體外免疫系統,從而實現大幅度減少傳染強度和傳染半徑,降低垂直傳播的風險。因為“環境消殺”既是防止感染率上升的重要手段,也是居民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社區組織開展了日常消殺工作。
實踐隊員作為志愿者,參與到消毒消殺工作中。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實踐隊員協助工作人員,重點對公共設施、社區樓道、電梯扶手、健身器材等進行全面無死角消毒,做到切斷病毒傳播途徑,盡全力避免出現居民反映的“出門倒了個垃圾,回家后不久開始發燒”的情況。除此之外,實踐隊員也逐步排查空氣流通差的區域,進行重點消殺,并開通樓道內門窗,確?諝饬魍。另外,實踐隊員還及時更新張貼社區中宣傳欄的防疫知識條目和電梯內的防疫小貼士,以加強居民對于疫情新局勢的認識,真正做好個人防護,也為公共安全貢獻力量。幾項工作結合了基本的環境消殺和防疫宣傳,實現了“多管齊下,全面防護”保證了居民生活環境的整潔、安全、衛生。
守心靈健康,創和諧社區
由于疫情高發期,部分居民長期居家,有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焦慮、急躁等不良情緒,而為了保證群眾做好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社區專門設置了心理健康服務熱線。通過撥打熱線電話,向心理輔導張老師進行咨詢,實踐隊員了解到,其實居民主動撥打電話咨詢的情況并不多,大家可能并沒有太重視負面情緒,或者大多更傾向自我調節的方式。另外,社區中與心理健康相關的活動普及度或數量等都相對不足,這說明心理健康在群眾中仍然缺乏重視,心理團體輔導或者宣講活動需要提質擴面。
實踐隊員和社區心理服務中心工作者一起,組織開展了線上會議,重點宣講了疫情期間的自我心理疏導,會議提供了轉移注意目標、積極溝通宣泄、合理運動等多種應對負面情緒的方法。同時,實踐隊員尤其號召了居民積極了解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關注重視自身心理健康,并提升在社區相關心理活動中的參與度。實踐隊員參與幫助居民緩解負面情緒,助力打贏疫情防控的“心理仗”的過程,也體會到了能夠運用自身知識,為居民盡微薄之力的幸福感與自豪感。
通過本次實踐,實踐隊員參與到社區工作中,實現了對民生問題進一步把我了解,同時積極探索了服務民生的途徑。實踐隊員不僅體會到了工作者的用心與艱辛,也明白了只有“細化任務、步步落實”才是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方法。新時代需要新青年,基層建設需要青年志愿者,保障民生,重在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