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黃河流域現狀,了解保護利用前景
俟河之清康養實踐團從確定實踐主題到擬定研究方案,整個過程有條不紊地進行。用前期搜集、發現問題、采訪了解、實際觀察、得出結論的調研行動方案深入研究分析,通過采訪獲得的信息以及檢測獲得的數據整合,更加直觀地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及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在正式調研開始之前,實踐團召開線下小組會議,決定了實踐的具體形式和主要內容,并進行分工及其人員安排,最大化地提高了本次社會實踐的效率,并做到了分工明確,使之有更加明確的實踐目標,從而提高實踐的積極性和穩定性。首先,前期準備一系列資料搜集工作,為實地調研做好資源儲備和數據支持,通過大數據圖文資料了解黃河發展的相關歷史。集中討論后確定黃河流經地區為主要調研地,并結合當地水務局,河務局等相關政府機構展開實地調研。于此同時,實踐團圍繞黃河生態環境以及高質量發展問題制作相關調查問卷,采取線上問卷投遞和線下走訪調查的形式,收集答卷,為后期的多角度對比留下寶貴答案。
盡覽黃河流域文化,落實康養發展舉措
這里曾經是一片荒灘,生態環境十分惡劣,經過一批又一批工作者的努力,使這里的水質得到了大幅地改善。實踐團走進黃河文化博物館內,發現館內通過文物、圖片、影像、模型等實物鏡像,再現了黃河流域的自然特征、地貌特點、歷史人文特色等。通過認真觀看,詳細了解到黃河起源、沿岸風土人情、流域開發利用、當代黃河入海口濕地保護等黃河文化知識,深刻認識到黃河文化的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工作人員在結束博物館參觀后總結道:“我國近年來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可謂是重點關注,現如今已經與第三產業充分結合,值得關注的是旅游業為黃河高質量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就我們這所博物館來說吧,游客的觀光體驗使加深了黃河情懷,這可以說是黃河今后保護及發展工作的加速器。”博物館展覽種種足跡,從社區到展廳,黃河灘區新變化歷歷在目、鄉村振興新成就數不勝數。與工作人員交流后實踐團成員還得知,黃河文化品牌產品也有植入旅居養老項目當中,并加以了充分利用,譬如河南境內的沿黃地區就各具特色,都將自己的黃河故事資源演繹和活化,這正展現了歷史變遷背后黃河變遷的“密碼”,也是從生命康養角度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體現的淋漓盡致。
綜合分析實踐成果,助力黃河文化發展
樂山樂水,體味自然之美;承志啟夢,立成江河衛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成為樹立生態文明觀、引領中國走向綠色發展道路的理論之基,激發了廣大青年人投身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更好地了解流域的變化發展,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以講好黃河故事,俟河之清康養實踐團隊員將更加明確聚焦黃河流域生態康養旅游的研究目標和努力方向,綠色觀念內化于心,凝聚青年力量外化于助力黃河發展實踐當中,為黃河流域高質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