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人民健康、社會穩定。盡管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向好,但食品抽檢合格率波動明顯、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為深入了解山東省內食品安全風險跨區域轉移的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從而為明確山東省食品安全跨區域協同治理的薄弱環節提供參考,曲阜師范大學“食來憂轉,與食聚安”社會實踐隊各成員在家鄉展開調研。
經過調研,我們了解到居民線上購買食品的比例逐漸提升。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食品行業也迎來發展新前景,人們開拓了售貨的新方式,開啟了線上線下同時銷售的模式,再加上快遞物流行業的不斷進步,逐漸形成一個龐大的食品銷售網絡,在商家們贏得利潤的同時,也方便、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但食品的跨區域轉移,也意味著風險的轉移,對食品安全監管帶來了新的挑戰。

圖一 隊員向當地居民進行問題詢問
“食品安全的整體水位,需要全社會的涵養,但其解決之道,絕不是人人背誦養生經典,人人成為食品專家,從治理角度來講,還是要以最嚴的監管體系來托底”,管的到位,才能吃得放心,我國擁有近1700萬家食品生產經營者、14億消費群體,解決好食品安全問題,對于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改善提升市場環境和質量、全面促進消費來說意義重大。

圖二 隊員對當地居民進行問卷調查
食品安全無小事,一粒米一餐食,都牽動著千家萬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是對我們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山東省始終把加強食品安全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守衛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通過實踐采訪,我們受益匪淺,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的自己身上責任與使命,社會的發展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只是古代讀書人的美好意愿,當代大學生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當代大學生應當積極的探尋社會中所存在問題,扎根于實踐的土壤,創新的找到解決問題方法,為國家、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勇做時代的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