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學生網徐州3月9日電(通訊員 繆雨萌)“文化是溝通世界的橋梁,旅游是傳播文化的窗口。”為深入挖掘外國游客對中國文化的認知與需求,助力5A級風景區的國際化服務優化,推動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與交流,自2024年9月至今,江蘇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迎四海賓朋,共筑文化出海夢"實踐團隊先后前往江蘇省內及浙江、安徽等地的5A級景區,開展了一系列針對外國游客的采訪與調研活動。
實地調研,感受文化交融新魅力 江蘇師范大學的實踐團隊深入江蘇、浙江、安徽等地的著名5A級景區,如蘇州園林、杭州西湖、黃山風景區等,通過實地走訪和面對面采訪,了解外國游客的游覽體驗與文化認知。團隊成員不僅關注景區的自然風光與歷史文化,還特別聚焦外國游客對景區服務的需求與建議。
在蘇州拙政園,團隊成員采訪了一位來自德國的游客。他表示:“蘇州園林的設計非常精致,每一處細節都充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氣息。但我覺得如果能提供更多多語言的導覽服務,會讓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些文化背后的故事。”另一位來自美國的游客在游覽杭州西湖時提到:“西湖的美景讓我流連忘返,但景區內的英文標識還不夠完善,有些地方讓我感到困惑。”
圖為團隊成員于江蘇無錫靈山大佛景區采訪意大利游客游覽體驗
對話外國游客,共謀服務優化新路徑 在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通過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等形式,收集了大量外國游客的反饋。團隊成員徐安琪在整理數據時發現:“許多外國游客對中國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非常感興趣,但在語言服務、文化解說和便利設施方面仍有提升空間。”團隊成員雷振權也指出:“景區可以通過引入多語言導覽設備、增加國際化標識、優化線上預約系統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外國游客的游覽體驗。”
圖為團隊成員陳晚,繆雨萌采訪德國攝影師
此外,團隊成員還結合調研成果,提出了一些具體建議:希望景區能夠依托豐富的文化資源,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結合現代科技的力量,打造一批文化識別度高、服務體驗感強的國際化旅游產品,真正實現“破圈”,吸引更多國際游客。
圖為團隊成員陳晚,繆雨萌于杭州西湖采訪俄羅斯游客
科技賦能,解鎖文化傳播新可能 在調研中,團隊成員還發現,科技手段在提升游客體驗方面具有巨大潛力。例如,在黃山風景區,團隊成員體驗了景區新推出的AR導覽服務。通過AR眼鏡,游客可以實時查看景點的歷史文化背景,甚至“穿越”到古代,感受歷史場景的再現。一位來自法國的游客在體驗后表示:“這種科技與文化的結合讓我對中國歷史有了更直觀的理解,也讓我對中國的創新能力刮目相看。”
圖為團隊成員學習周恩來紀念館館內數字媒體

圖為團隊成員體驗雷峰塔數字游戲
總結與展望 團隊成員繆雨萌在調研結束后表示:“通過此次調研,我們不僅看到了中國豐富璀璨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也聽到了外國游客的真實聲音。他們的需求和建議為我們優化景區服務、推動文化傳播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圖為團隊成員于嘉興南湖合影

圖為團隊成員于南京秦淮風景區合影
“以文化為媒,以旅游為橋”,通過此次實踐調研,成員們深刻體會到,要讓中國文化“活”起來,走向世界,不僅需要保護和傳承,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江蘇師范大學"迎四海賓朋,共筑文化出海夢"實踐團隊成員積極擔負起時代重任,以推動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為己任,深入了解外國游客的需求,盡己所能為助力中國文化“出圈出海”貢獻青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