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毒無聲,防治刻不容緩”!“重”治成澄調研團作為山東大學(威海)的社會實踐團隊,致力于深入調研重金屬廢水處理技術的現狀,探索切實可行解決方案,推動廢水高效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助力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為深入調研重金屬廢水治理現狀,助力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山東大學(威海)“重”治成澄調研團于1月19日至23日赴山東省濟南市,通過實地走訪與線上調研相結合的方式,聚焦當地重金屬污水處理技術與治理成效。
科技賦能治污智慧水務顯成效
1月20日,調研團走訪了光大水務(濟南)有限公司章丘分廠,了解到企業通過污水處理綜合技術,結合智慧化管理模式,實現污水處理高效運行。據工作人員介紹,污水處理技術涵蓋物理法(沉淀、過濾)、生物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及化學法(混凝處理、消毒處理)。例如,部分廠區依托自動化控制系統,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同時提升處理能力;工藝升級后,出水水質穩定達到高標準排放要求。企業技術革新為區域污水處理提供了重要支撐。
(圖:光大水務污水處理設備)
民生治水雙推進河湖煥新見真章
1月22日,團隊前往山東省生態環境廳調研。調研發現,近年來濟南市通過政策引導與工程推進,重金屬污水治理成效顯著。以章丘區為例,自納入濟南市轄區后,政府強化污水處理監管,推動多項治理工程落地。曾受污染的河流重現清澈,村民日常用水安全得到保障。此外,濟南市持續推進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任務全面完成,河湖生態修復工程穩步實施,多條河流入選省級美麗幸福河湖示范項目,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圖:團隊成員實地走訪山東省生態環境廳)
通過線上訪談章丘區官莊村村民,團隊成員獲悉,多數村民對近年來的治污成效表示滿意,生活用水質量顯著改善。然而,村民對重金屬污染的成因及危害認知較為有限,科普宣傳仍有提升空間。如何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環保知識,成為下一步深化治理的重要課題。
(圖:實地走訪過程中遇見的河流)
展望未來:守護碧水,步履不停
濟南市在重金屬污水治理領域的探索為其他地區提供了有益借鑒。未來,濟南計劃進一步擴大農村污水治理覆蓋范圍,因地制宜推廣集中處理與分散治理相結合的模式,并持續推進河湖生態修復工程。
“重”治成澄調研團將以此次調研為基礎,繼續深入國內其他省市,總結先進經驗,為重金屬廢水治理技術優化與政策完善建言獻策,以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