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媒體時代浪潮下,為深入探索馬克思主義理論趣味化、生活化的傳播路徑,使其更好地融入青年群體,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熒屏馬跡” 團隊,于 [具體日期],以桂林學院、桂林旅游學院等多所桂林高校為實踐地點,開展了為期七天的調研活動。
活動伊始,“熒屏馬跡” 團隊成員來到桂林學院。在校園內,他們與不同專業、年級的同學展開交流。一位大二的同學談到:“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讓我收獲很多,但有時感覺理論和實際生活聯系不夠緊密,要是能多一些生動案例就好了。” 另一位大一新生表示:“希望能有更多有趣的方式來學習,比如通過一些有趣的視頻或活動,讓我們能更主動地去了解。” 同學們的這些反饋,讓團隊成員意識到改進傳播方式的迫切性。
圖 1圖為 “熒屏馬跡” 團隊成員在桂林學院校園內向同學訪談。“熒屏馬跡” 團隊供圖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青年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看法,團隊在各高校開展了問卷調查。此次問卷設計經過精心考量,涵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知程度、獲取信息的渠道偏好、期望的傳播形式等多個方面。線下,團隊成員在圖書館、教學樓、食堂等人流量較大的區域,向過往同學發放問卷,并耐心解答同學們的疑問。線上,通過在各高校官方網站、學生論壇、社交媒體群組等平臺發布問卷鏈接,吸引同學們參與。
在問卷發放過程中,發生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在桂林旅游學院的圖書館門口,一位正在復習的同學起初對問卷有些猶豫,擔心耽誤時間。團隊成員詳細介紹了調研目的后,這位同學不僅認真填寫了問卷,還主動分享了自己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過程中的困惑:“有時候感覺理論知識很抽象,難以理解,希望能有更通俗易懂的講解方式。”
圖 2:圖為團隊成員在桂林旅游學院門口與填寫問卷的同學交流。“熒屏馬跡” 團隊供圖
最終,線下共發放 30 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 28 份;線上發放 103 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 98 份。通過對問卷數據的深入分析,團隊發現短視頻平臺和社交媒體成為青年獲取馬克思主義理論信息的主要渠道。這表明青年群體對新媒體的依賴程度較高,新媒體的便捷性、趣味性和互動性更符合他們的信息獲取習慣。新聞客戶端的使用率也相對較高,體現出青年對信息獲取及時性的追求。而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的使用率較低,在青年群體中的影響力明顯減弱。
圖 3:圖為 “熒屏馬跡” 團隊成員集體合影。“熒屏馬跡” 團隊供圖
針對這一調研結果,“熒屏馬跡” 團隊成員展開了熱烈討論。團隊負責人表示:“我們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的優勢,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方式。” 成員們一致認為,可以制作一系列短小精悍、生動有趣的短視頻,結合當下熱點事件,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同時,打造互動性強的新媒體學習平臺,鼓勵學生參與討論、分享心得,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此次調研,“熒屏馬跡” 團隊收獲頗豐,不僅深入了解了青年群體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需求和期望,也明確了未來的努力方向。未來,他們將積極踐行調研成果,為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在青年群體中的有效傳播貢獻力量。
(通訊員 “熒屏馬跡” 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