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領會水利精神內涵,體會水利工作者的奉獻與擔當。"/>
1月26日,作為揚州大學廣陵學院“水潤鄉村沃野,奏響振興華章”寒假社會實踐小組的一員我來到山西省晉城市西河緩洪庫。作為水利工程"小白",我帶著對"緩洪庫如何攔住洪水"的疑問,跟隨負責人張玉明主任,開啟了一場關于"城市水安全"的深度探訪。
西河緩洪庫位于山西省晉城市城區西上莊辦事處道頭村,建成于1972年10月,是一座以防洪為主的小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28.18平方千米,總庫容90萬立方米。主要功能以防洪為主,對下游城區具有重要的緩洪和滯洪作用,保護著下游4個辦事處、眾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防洪標準采用100年一遇洪水設計,200年一遇洪水校核。隸屬于晉城市城區水務局主管,下設西河緩洪庫服務中心,編制人員10名。近年來,管理單位充分發揮專門機構管理優勢,在2006年除險加固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壓實責任,加強值班值守。同時,按照水庫運行管理千分制考核的要求,不斷完善組織管理、安全管理、運行管理和經濟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努力提升水庫運行管理水平。
西河緩洪庫是一種重要的防洪水利設施,主要功能是在洪水來臨時,通過攔蓄洪水,削減洪峰流量,從而減輕下游地區的洪水壓力。其工作原理基于對洪水的調蓄。當上游洪水來臨時,緩洪庫利用自身的庫容,將洪水儲存起來,使洪水不會瞬間全部涌入下游河道。隨著洪水退去,再根據下游河道的安全泄洪能力,將庫內的水緩慢下泄,維持下游河道的水位和流量在安全范圍內。
在緩洪庫的運行過程中,存在多種潛在的危險源,主要包括::如閘門控制系統失靈,可能導致洪水無法有效調節。:如地震、滑坡等,可能對緩洪庫的結構造成破壞。:工作人員的操作不當可能引發安全事故。張玉明強調,緩洪庫的管理團隊通過定期檢查、設備維護和人員培訓,最大限度地降低這些風險。
通過此次實踐,我對緩洪庫的工作原理有了清晰的認識,明白了水利工程在防洪減災中的科學運作方式。同時,對水利行業的復雜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認識到水利行業不僅涉及工程建設,還涵蓋了水資源管理、防洪調度、生態保護等多個領域。
精神感悟:在與張負責人交流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水利精神。他多年來堅守在水利一線,對工作認真負責,對每一個數據、每一處設施都了如指掌,不放過任何一個安全隱患。這種敬業精神、奉獻精神以及對責任的堅守,正是水利精神的生動體現。他們為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默默付出,不畏艱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
新時代青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先鋒力量,更是綠水青山的堅定守護者。作為晉城水利事業的接續奮斗者,我們始終以“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為根本遵循,弘揚“忠誠擔當、求實創新、科學嚴謹、為民奉獻”的水利精神,緊扣“安全水利、民生水利、生態水利、智慧水利、法治水利”發展主線,以久久為功的定力、迎難而上的銳氣、善作善成的韌勁,統籌推進水災害防治、水資源節約、水生態修復、水管理創新,讓每一股清流都成為潤澤晉城鄉村振興的蓬勃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