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當“00后”大學生肖敏帶著一堆雕刻著卡通圖案的木戳和彩色顏料回到江西贛州的家鄉時,她沒想到,一場關于非遺模戳印花的“破圈實驗”,會讓這個春節的鄉村課堂熱鬧起來——從“無人知曉”到“全村圍觀”,這門新疆傳統技藝如何在千里之外的贛南小村“落地開花”?
一、初遇非遺:全村調研竟“零認知”
“聽說過新疆的模戳印花嗎?”春節前,肖敏在村里挨家挨戶調研,得到的回答清一色是搖頭。連村委會工作人員也坦言:“非遺聽過不少,但這個真沒聽說過。”
這項2008年就被列入國家級非遺的維吾爾族技藝,在新疆喀什等地傳承千年,卻鮮少“出圈”。肖敏翻出手機里的模戳印花布照片,孩子們湊過來驚呼:“哇!這不是我奶奶被套上的花紋嗎?”——原來,傳統技藝早已融入生活,只是缺了那聲“自我介紹”。
二、課堂突圍:當非遺遇上“熊孩子”
大年初三,村活動室里擺滿顏料和木戳,但報名參加的8個孩子縮在墻角。“怕弄臟新衣服”“戳壞了怎么辦”,孩子們的理由讓肖敏哭笑不得。直到她掏出一塊印著“奧特曼大戰孫悟空”的帆布包,現場瞬間炸鍋:“這個能印在我的校服上嗎?”
“非遺傳承不能只講老故事。”肖敏把十二生肖、贛南臍橙花融入模戳設計,帶著孩子們在帆布袋、手機殼上“蓋章”。原本害羞的小姑娘小雨,硬是把哆啦A夢“嫁接”到傳統紋樣里:“我要做個最潮的筆袋!” 大家驚呼:“原來非遺還能這么玩?”村委會工作人員說:“你們讓模戳‘活’出了新花樣!”
三、未來計劃:讓非遺成為“超酷副業”
看著孩子們設計的“混搭風”文創,肖敏有了新主意:聯合高校設計系開發非遺網課,把模戳圖案變成手機壁紙;與鄉村民宿合作體驗工坊,游客能親手印制旅行紀念品。“要讓非遺能賺錢、能耍酷,年輕人自然搶著當傳承人!”
結尾:
離鄉前,當初最怕鏡頭的女孩塞給肖敏一塊手帕——歪歪扭扭的印花中間,刻著一朵贛南臍橙花。“姐姐,等我考上大學,要設計全球限量款非遺潮牌!”肖敏忽然明白:非遺傳承從不需要“苦情戲”,當傳統與童心碰撞,自會綻放意想不到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