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童真 伴你黔行
近日,陜西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以夢為“馬” 一起“黔”行研究生社會實踐團走進思南縣張家寨小學,志愿者圍繞“紅色教育、橙色人文、黃色互助、綠色環保、白色醫療、藍色科技、紫色感恩”等主題,運用自身專業特長,寓教于樂、寓學于樂,與孩子們一同度過了一個難忘的“七彩假期”,為他們播下夢想的種子。
傳承紅色基因,培育家國情懷“先是瑞金,然后是江西、血戰湘江、遵義會議……”在張家寨小學的教室里,孩子們手執長征地圖,合力協作“重走長征路”,這是志愿者們特別開設的紅色教育課程,讓孩子們深刻感受到革命道路的艱難險阻和紅軍精神的無堅不摧。讓愛國主義情懷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志愿者們為孩子們講解長征傳奇人物“周素園”的生平事跡,讓孩子們感受到榜樣的力量,并鼓勵他們學習革命英雄無私奉獻、熱愛祖國的精神品質,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棟梁。當談及未來夢想時,覃思玉小朋友驕傲地告訴志愿者們:“每個中國人都有一個夢想,而我的夢想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中國夢”。
用心傳承文明,用行成就未來志愿者們依托學校專業特色,為孩子們展開一場“與陜西科技大學‘芳綸紙’對話”的活動。志愿者們依次講解芳綸紙的特點、用途以及意義,孩子們踴躍舉手提問、上臺親身體驗“這個紙真的有這么硬嗎?我想站上面跳一下”,激發了孩子們對科技的興趣。為了讓孩子們親身體驗造紙的過程,志愿者為他們精心準備了造紙材料包,寓教于樂,鼓勵他們自己動手,在實踐環節中增長見識與才能。
捧出一顆心,傾注滿腔情志愿者們利用顏料、布袋、畫筆等材料,引導孩子們將心中的家鄉圖景畫在白色帆布袋上,童心愛家鄉,七彩繪家園,綠水青山,屋舍人家,繪畫出了孩子們心中的美麗思南。放下畫筆,拿起毛筆。志愿者講到:“寫毛筆字坐姿要端正,背要挺直,起筆要藏鋒;寫字一定要沉下心來,要多觀察多臨摹名家的碑帖……”,帶領孩子們學習書法知識,課堂上寓教于樂,孩子們積極參與其中,手握毛筆,鏗鏘有力地寫下“中國”,這不僅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與創造能力,更是培養他們的耐心、毅力和專注力。繪畫和書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修身養性、磨練意志、提升氣質的重要途徑。通過學習繪畫和書法,孩子們可以了解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感受文化帶來的魅力。
為加強對女童的關心關愛,提升女童自我保護能力,實踐團開設了“守護花開”女童保護課堂,讓孩子們懂得如何愛護自己的身體、分辨性侵害,掌握防范性侵害的方法,筑牢個人第一道防線,幫助她們正確了解少年時期的成長發育,增強自我防范意識。
幾日時光稍縱即逝,一幕幕映入眼簾,孩子們的臉龐印在志愿者的心中,在實踐活動接近尾聲時,志愿者們收到了很多感謝信,信中寫到:“感謝志愿者老師們的耐心教導,短短幾日,受益匪淺,來日方長,頂峰相見”,依依不舍之情,融于字里行間。
孩子們家離得很遠,但總是很早到教室,天氣炎熱,道路漫長都阻擋不住孩子們上課的熱情。每天志愿者們在進校門的時候抬起頭總能聽到到站在二樓的孩子們熱情洋溢的歡呼聲。從第一天害羞的不敢回答問題到見面紛紛向志愿者們跑過來,志愿者用赤子之心溫暖著學生。
攜手童真,伴你黔行。在七月細碎的晨光里,志愿者以赤誠之心,微薄之力,肩扛責任與擔當,帶給孩子們一個收獲滿滿的七彩假期。志愿者將不忘初心,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夢想,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鄉村教育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