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垃圾焚燒發電,助力雙碳戰略發展
2022年8月29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化工學院“碳”索未來實踐隊在青島西海岸康恒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展開“探索垃圾焚燒發電,找尋變廢為寶新模式”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聽取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業務情況、實地參觀廠房和工作車間、參與交流提問與答疑,進一步深入了解垃圾焚燒發電的運營模式與環境效益。
“十三五”期間,通過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專項整治行動,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基本全面達標,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探索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綠色價值,疏導可再生能源補貼退坡導致的行業負面情緒,有利于保障行業長效達標,鞏固行業專項整治的標志性示范效應。
如何兼顧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實現變廢為寶,推動能源革命和雙碳戰略,是機遇,也是挑戰。帶著這樣的問題,“碳”索未來實踐隊,來到青島西海岸康恒環保能源有限公司進行實地調研。
青島西海岸新區靜脈產業園由上海康恒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青島西海岸康恒環保能源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與運營,是青島西海岸新區重點民生工程,占地869畝,總投資約16.7億元。西海岸新區靜脈產業園屬“一園一企”整體 PPP 模式專注于城市固廢治理、靜脈產業園建設、垃圾焚燒發電EPC及委托運營、農林廢棄物處理等環保領域,是集投資、建設、運營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綜合性服務商。
實踐隊員一行人首先在接待人員的帶領下,來到辦公樓會議室,公司負責人喻崢為實踐隊隊員講解園區主要建設內容、主營業務、煙氣處理措施等。當提及“為何說垃圾焚燒發電能雙重降碳?”時,喻崢給出了他的回答——“在普通人眼中,垃圾焚燒伴隨著大量的有害氣體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怎么會能減少碳排放呢,怎么會有利于環境保護呢?其實這是一種片面的看法,想要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考慮目前我們處理垃圾的方式主要是什么。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是民生剛需設施,主流處理工藝為填埋和焚燒。垃圾填埋過程中產生的甲烷、二氧化碳均為溫室氣體,持續時間長、可控性不夠強,且甲烷溫室氣體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8倍。與垃圾填埋相比,垃圾焚燒發電能在較短時間內將垃圾轉變為二氧化碳和熱能,可控性更好,既能避免填埋過程的甲烷排放,又能通過熱能回收發電而代替化石燃料,具有“控制甲烷排放+代替發電”的雙重碳減排效果。”
通過喻總的講解,實踐隊員對垃圾焚燒發電的行業模式和效益認識更深一步,緊接著,實踐隊員開始參觀展廳和廠房。講解員帶領實踐隊員們依次參觀了工廠沙盤、宣傳基地、文創游戲、汽輪發電機、垃圾儲存室、設備監控室、尾氣處理廠房。當實踐隊員問及尾氣處理的具體工藝時,講解員耐心地為實踐隊員解答到:“青島西海岸康恒環保能源有限公司非常注重尾氣處理,公司的處理工藝相較國內絕大部分公司流程更加完整,處理更加到位,排放更低,主要的技術原理是采用SNCR(選擇性非催化還原脫硝)+半干反應塔(石灰漿)+干法(消石灰)+活性炭噴射吸附+袋式除塵器+煙氣回流+SCR(選擇性催化還原脫硝)+濕法模式,通過處理過后的尾氣,其各項有害物質指標遠低于國家標準,這也正是我們的技術優勢。”
參觀完廠房,實踐隊員又回到辦公室繼續與喻總交流,當提及未來的發展方向時,喻總回答道:“按照“十四五”有關規劃,到2025年底,全國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將達到80萬噸/日左右,屆時全國垃圾焚燒發電平均每年可因節約標煤0.26億噸而減排二氧化碳0.5億噸,平均每年還因代替垃圾衛生填埋而減排二氧化碳1.2億噸。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堅持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目前正處于深化整治階段,進一步鞏固拓展行業全面達標的示范成果、降低行業污染物排放、發掘碳減排潛力,并探索建立將垃圾焚燒發電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折算為綠色價值的市場機制,是激活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能。青島西海岸康恒環保能源有限公司會充分發揚企業擔當,為中國的環境保護和雙碳戰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此次調研,實踐隊成員刷新了對雙碳政策的認知,也從另一個視角重新審視了垃圾焚燒發電,看到了垃圾焚燒發電的獨特行業優勢。雙碳政策和環境保護的實施是一次挑戰,考驗了企業大力投入、積極轉型的能力;更是一次機遇,鼓勵了企業對環保做出貢獻。為主動承擔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企業帶來新的紅利,展示了政策的人性化,更是公平公正的體現。隨著新政策的進一步落地實施,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指日可待,環境保護的勝利戰終將拿下。
時間:2022-08-30 作者:王貴龍 來源: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關注:
- 心手相牽,關注留守兒童
- 安徽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情暖童心,筑夢未來”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的師生來到蚌埠市李樓鄉,開展教育幫扶留守兒童活動。
- 08-30
- 攜手共進 快樂成長
- 近年來,關愛留守兒童一直是一個熱門的話題。由于長期缺乏親情的關愛,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已經成為當前社會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他們是
-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