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財青振鄉隊到惠州市博羅縣羅陽街道開展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實踐隊一行10人上藥山、下農田,先后走訪地方村委、民營企業、經濟合作社,開展系列主題訪談與調研,探索實現青年人才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在田牌村,隊員們通過村主任的介紹了解到“儲備干部”機制通過“老干部帶青年儲備干部”的方式落地,成為該村培養優秀青年黨員、傳承寶貴管理經驗的途徑之一。隨后團隊走入惠州市首間“沉浸式”黨史館,在立體化音影技術的幫助下重溫博羅崢嶸歲月。“善于運用科技的力量重現珍貴史料,讓黨史學習‘動’起來、‘活起來’,更好地傳播紅色歷史、堅定青年人的理想信念!”隊員說。
圖為實踐隊與田牌村主任(左6)的合影。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實踐隊一行來到惠州象山藥王谷中草藥種植基地,學習基地的發展歷程。針對藥王谷的發展瓶頸問題,實踐隊在調研基礎上提出了初步設想:聯動村里大學生建立本地人才資源庫,推動青年就業和企業引才有效銜接。
在承糧陂村,實踐隊為村里的準大學生們進行了國家資助與助學貸款政策宣講,鼓勵他們以奮進自律的姿態迎接即將開啟的大學生涯。
觀背村是遠近聞名的”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據悉,在村委的努力下,村集體收入大幅提高、鄉村文化氛圍日益濃厚、村民幸福感普遍增強。村委還表示,引進優秀青年,尋找管理人才對村子進行合理規劃、鞏固鄉村治理的成果,是觀背村前進的下一步。
圖為觀背村黨支部委員鄭照喜(左1)帶領隊員參觀改造后的舊屋。
通過此次調研,實踐隊認識到青年人才賦能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深入探索青年助力鄉村振興新模式,挖掘青年人力資源新價值,引導青年人才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大舞臺,勢必是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的有效途徑。
【攝影】賀思琦
【通訊員】張杏歡莫海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