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賡續紅色血脈,厚植家國情懷,2024年12月22日,濟寧醫學院臨床醫學院(附屬醫院)“醫心沂志”志愿宣講團聯合古槐街道辦事處,精心策劃并開展了“沂蒙映心,黨群觀影”沂蒙精神主題志愿宣講活動。活動以“宣講+觀影+互動”的創新形式,將沂蒙精神融入社區文化,為居民打造了一場沉浸式的紅色文化盛宴,本次宣講吸引了20名黨員群眾參與。
紅色宣講:故事里的精神圖騰
活動伊始,志愿服務隊通過一場聲情并茂的宣講拉開序幕。志愿者以“沂蒙紅嫂”“燕翼堂”等經典故事為切入點,結合珍貴歷史影像資料,生動還原了革命年代沂蒙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感人場景。“紅嫂用乳汁救傷員”“燕翼堂家族滿門忠烈”等故事,讓在場居民無不動容。宣講團成員張同學感慨道:“這些故事不僅是歷史的縮影,更是精神的豐碑。我們希望通過講述,讓更多人明白,沂蒙精神不是口號,而是刻在骨子里的信仰。”社區老黨員李大爺聽后眼眶濕潤:“當年我父親就是支前民兵,這些故事讓我想起了他常說的‘黨為民,民跟黨’”。
(圖為王世彥宣講時照片,王紫飛 攝)
光影重溫:銀幕上的崢嶸歲月
宣講結束后,活動進入紅色觀影環節。志愿服務隊特別選取了反映沂蒙革命史實的經典影片《沂蒙六姐妹》。影片以細膩的鏡頭語言,展現了沂蒙婦女支援、舍家為國的壯舉。觀影過程中,居民們屏息凝神,隨著劇情起伏時而握拳、時而拭淚。放映結束后,社區青年小黃激動地說:“以前只在課本上了解沂蒙精神,今天通過電影,我仿佛觸摸到了那段歷史的溫度。”
互動問答:記憶中的精神接力
為深化學習效果,活動特別設置了“沂蒙精神知多少”趣味問答環節。問題涵蓋紅色歷史、英雄人物、精神內涵等多個維度。“‘最后一口糧做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出自哪個故事?”“沂蒙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居民們踴躍舉手,現場氣氛熱烈。答對者不僅獲得了志愿服務隊手工制作的“紅色書簽”,更在互動中加深了對沂蒙精神的理解。社區工作人員劉女士表示:“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讓不同年齡段的居民都能參與其中,真正做到了入腦入心”。
初心如磐:行動中的青春擔當
從籌備到實施,志愿服務隊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熱情。活動前,隊員們耗時兩周查閱史料、走訪老黨員,確保宣講內容詳實生動;觀影環節中,他們貼心為老人準備毛毯、為兒童講解劇情細節;問答環節后,更與居民結成“紅色學習小組”,定期分享心得。隊長王老師總結道:“我們不僅是紅色文化的傳播者,更要做踐行者。只有將精神轉化為行動,才能讓沂蒙精神在社區扎根。”
(活動大合照,孫子恒 攝)
此次“沂蒙映心,黨群觀影”活動,以多元形式打通了紅色文化傳播的“最后一公里”。據統計,活動后社區志愿者報名人數增長20%,居民自發組織的“紅色故事會”每周定期開展。正如古槐街道黨工委書記在總結中所言:“當歷史照進現實,精神便有了生命力。這場活動不僅是一次文化浸潤,更是一次初心喚醒,為構建和諧社區注入了強勁的紅色動能。”未來,古槐街道將持續探索紅色教育新路徑,讓沂蒙精神在新時代的巷陌中生生不息、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