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日,濟寧醫學院“醫心沂志”志愿服務隊走進濟醫附院弘光頤養中心,開展“沂蒙山歌,情暖夕陽”主題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們以紅色文化為紐帶,通過山歌傳唱、故事講述、手工互動等形式,為老人們帶來了一場充滿溫情與感動的文化盛宴,讓沂蒙精神在歡聲笑語中浸潤心田。
(圖為宣講團成員與爺爺奶奶們互動時的照片,孫子恒 攝)
山歌悠揚,喚醒崢嶸記憶
活動在經典民歌《沂蒙山小調》的旋律中拉開帷幕。志愿者們身著傳統服飾,手持竹笛與手鼓,以清澈的嗓音唱響“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熟悉的曲調瞬間勾起了老人們的回憶,不少老人輕聲跟唱,眼眶濕潤。頤養中心86歲的張爺爺激動地說:“這歌我年輕時天天聽,現在再聽到,好像又回到了支援前線的日子!”隨后,志愿者還演繹了《紅嫂頌》《我的家鄉沂蒙山》等曲目,悠揚的歌聲在頤養中心回蕩,仿佛將時光拉回到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圖為宣講團成員紅歌傳唱時的照片,紀昊璇 攝)
故事傳承,賡續紅色血脈
山歌余韻未散,志愿者們又以“沂蒙山區的革命足跡”為主題,聲情并茂地講述了“沂蒙紅嫂”明德英用乳汁救治傷員、“沂蒙六姐妹”冒死為戰士送軍糧等感人故事。當提到紅嫂李桂芳為保護機密文件跳崖犧牲時,現場一片寂靜,老人們神情肅穆,有的悄悄抹去眼角的淚水。“這些故事我們年輕時都經歷過,現在聽年輕人講出來,更覺得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老黨員王奶奶感慨道。志愿者們還邀請老人分享親身經歷,頤養中心80歲的劉爺爺顫巍巍地舉起勛章,講述了自己參加孟良崮戰役的往事,年輕一代聽得入神,頻頻鼓掌致敬。
巧手傳情,共繪夕陽畫卷
活動的高潮落在手工制作環節。志愿者們準備了沂蒙特色的剪紙模板和編織材料,手把手教老人們制作“紅心向黨”剪紙和“軍民魚水情”草編。83歲的李奶奶雖手指不再靈便,卻堅持剪出一幅精致的五角星圖案,笑著說:“我這手藝還是當年為部隊做鞋練出來的!”另一邊,幾位老人與志愿者合作完成了長達兩米的草編畫,畫面中軍民攜手勞作的場景栩栩如生。活動室里笑聲不斷,老人們的作品被懸掛在走廊展示,成為頤養中心一道亮麗的紅色風景。
青春踐行,精神永續薪火
活動尾聲,志愿者們為每位老人送上手工制作的沂蒙山花布香囊,寓意平安與祝福。頤養中心負責人表示:“這樣的活動不僅豐富了老人們的精神生活,更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活動結束后,志愿者隊長李明陽動情地說:“老一輩用血汗鑄就了今天的和平,我們能做的就是用行動傳遞他們的精神,讓沂蒙之火永不熄滅。”

(圖為宣講團成員護送爺爺奶奶們回去時的照片,劉洲洲 攝)
未來,“醫心沂志”志愿服務隊將繼續深入社區、鄉村和校園,以多元形式弘揚沂蒙精神,讓紅色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更加溫暖而持久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