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2年12月7日,國務院重磅發布10條防疫政策,宣告我國3年疫情開始全面放開。國務院的重磅發布,標志著我國3年疫情幾乎全面放開,迎來寬松的后疫情時代!12月13日,行程碼下線,標志著3年嚴防死守的防疫政策已經結束。為了了解全國疫情開放之后各年齡階層,各社會基層對比之前疫情管控下生活的變化及感受,實踐隊采取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年齡階層與社會階層對疫情的放開各有見解,有人慶幸,疫情放開使得生活狀況得以改善,終于可以外出旅游,放松身心。也有人對比疫情封控期的心理變化,反而變得惶恐不安,擔心更容易感染新冠。對于目前疫情雖然執行放開政策,但大部分人仍然保持著防范疫情的意識,并且時刻關注疫情新動態。多數人對疫情放開政策取得的成效給予肯定,也存在部分人對疫情放開表示質疑,對于疫情放開對社會以及人們生活與心理造成的問題,我們根據調查結果及數據分析給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疫情 各個階層 生活狀況 心理變化
一、前言
近年來,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經濟全球化”進入了公眾的視野,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繼續發展,世界各國普遍意識到:只有各個國家團結起來,分工合作,才能追求到最大利潤和經濟效益,全球供應鏈、產業鏈逐步形成。然而,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全球市場環境的相對穩定,世界各國為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傳播,大多企業停工停產,還有一些國家因疫情過于嚴重,不得不采取“封鎖國門”的政策來來保障人民安全,這使全球供應鏈、產業鏈面臨寸寸截斷的窘境。
2023年1月8日,長時間的動態清零,導致中國的經濟發展緩慢,又由于病毒經多次變異,毒素變弱,殺傷力已經降低到和普通感冒差不多的程度,至至還沒有流感嚴重。因此在。國外各國相繼放開了對疫情的管控措施后,中國實行了疫情解封政策。
疫情解封政策對國家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這次的政策卻遭到部分人的質疑。在疫情放開之初,許多勞動者考慮到有感染新冠的風險,選擇原地不動。也有人發現病毒沒有想象的那么可怕,甚至親身嘗試。不過想要使經濟恢復疫情以前的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還需慢慢協調經濟發展。疫情未完全結束之前,人們仍要保持防護意識。對此,我們就人們對疫情解封政策后的生活對比疫情封控時期的變化及感受進行這次調研。
為了更深入的了解人們對疫情的關注程度及疫情解封政策的了解程度及看法,以真切的體會人們疫情解封后的真實感受,同時也為更好的防護疫情,恢復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建議。我們做了一份《關于疫情解封后各年齡階層、各社會階層對比之前疫情防控下生活變化及感受的調研》的問卷。
二、調查概況
(一)調查背景
疫情解封后,人們對疫情解封政策的看法分為兩類。有的人人心惶惶,擔心恢復動態以后會使自己更容易感染,新冠,也有人歡呼雀躍認為終于可以外出旅行,放松身心。為了更深切的體會人們在疫情解封后,對比疫情解封之前的生活上的變化及心理上的感受、探討疫情解封政策所取得的成效以及緊跟社會發展動態。實踐隊決定進行這次社會實踐活動。
今年1月。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的疫情解封通知。也為實踐隊提供了調研方向。
(二)調查目的
緊跟時事新動態,了解疫情發展情況并對人們在疫情解封后對比解封之前的心理及生活上的變化進行調查分析,從而深入的去了解疫情解封政策所取得的成效,并在此基礎上,就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對策,其次,在參與社會調查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積極關注社會動態和主動參與社會發展的能力。
(三)調查對象
各年齡階層、各社會階層
(四)調查方法與過程
本次調查用了問卷法、文獻法。其中以問卷法為主要調查方法。
1.問卷法:在調查的前期準備中,實踐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在網上查找了大量資料,每個成員都積極地討論,獻言獻策,最終確定了問卷。調查主要通過下鄉走訪的方式,隨機邀請社會上的人填寫調查問卷。
2.文獻法:通過中國知網、百度文庫、圖書館等查閱了與該課題相關的一些資料。經過團隊成員篩選,將查得的資料進行整合處理,尋求合適的問卷題目,為問卷的準確性、適宜性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五)調查問卷
問卷名為《關于全國疫情開放之后各年齡階層、各社會階層對比之前疫情管控下生活變化及感受的社會調查》,全卷共有19題,18道客觀題(包括12道單選和6道多選),1道主觀題。選擇題主要關于被調查者疫情放開后的自身情況和心理變化的;主觀題主要人們對疫情放開這一政策的意見和建議。
參與作答此次問卷的村民共272人,我通過統計結果,錄入原始數據,做出各題選項所占的百分比及柱狀圖,直觀的反映出各題目數據。被調查者均為自主作答問卷,未對其進行誘導、激勵,本次問卷調查數據內容真實可靠。
三、調查情況與數據分析
本次調查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各年齡階層,各社會階層進行調查。共發放272份問卷,后期根據問卷作答情況運用軟件及所學知識制作數據圖表對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數據分析情況如下。
(一)樣本性別、年齡情況分析
表1 樣本的性別比例
性別 |
人數 |
所占比例 |
男 |
94 |
34.56% |
女 |
178 |
65.44% |
本次調查中為了解調查對象的性別比例,探究性別這一因素對于疫情解封政策的知曉度和滿意度的影響,調查組成員在基本信息部分對調查對象的性別進行調查。根據表1可知,男女性別比例不太均衡,男性略少,筆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男性對填寫《關于全國已經開放之后各年齡階層各個社會階層對比之前疫情管控下生活變化感受的社會調查這份問卷》不感興趣。更喜歡著眼于當下自己的事情,不愿意浪費時間在填寫問卷這件事上,與男性的性格因素有關。其中被調查者年齡情況:各個年齡段均有分布,調查的主要年齡階段為青年,其他年齡階段占據比重較少。
(二)各社會階層情況分析
1.職業情況
職業分析意在了解被調查者不同年齡階層與不同社會階層對于疫情解封政策的看法以及政策對各自生活,工作及心理上產生的影響,調查范圍廣泛,保證數據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被調查者的職業分布情況如圖所示。
圖一 被調查者職業分布圖由圖一可知,學生約占被調查者的87.13%。專業人士約1.84%,服務業人員約2.57%,自由職業者約1.1%,工人約0.74%,事業公務員約1.47%,家庭主婦約1.84%,其他職業約3.31%,學生所占比例最高。分析圖內數據可知,本次調查涉及的職業范圍較為廣泛。幾乎包括所有職業。由于不同職業所要從事的工作不同,工作環境也具有差異性。因此疫情解封對不同職業的人的影響也有所不同。為了更深入的了解疫情,解封政策所取得的成效,不同職業的人對疫情解封政策的看法也包含在調查之內。多樣的職業情況也能反映出調查對象的隨機性,保證調查結果的真實可靠。
2.經濟水平
了解政策是執行政策的前提,人們只有了解疫情解封政策才能更好地應對往后疫情的發展。對經濟水平的調查意在了解不同職業以及不同年齡階層在就業方面受疫情影響的大小,進而反映人們對疫情解封的看法。被調查者的經濟水平情況如下圖所示。
圖二 被調查者的經濟水平由圖二可知,大部分人們的經濟水平較低,擁有8萬以上收入的總共不到3%報告,結合表格,低經濟水平與年齡人群有很大關系,青年學生占絕大多數,也就導致經濟水平不高。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可知:疫情對于從業者的影響較大,在疫情解封前的幾年內,受疫情影響,大部分人從業人員失業,社會零動態發展。也由于受疫情影響,人們對新冠疫情的防護意識明顯上升,對疫情動態的關注程度也有所提高,其中非常關注疫情動態的人數約占總人數的25.74%。完全不關注的只占1.1%,而對疫情動態一般關注的約戰54.78%,約有總,與一般關注的人數占絕大部分。可見對疫情非常關注與一般關注的人數占絕大部分,這主要是因為受疫情影響導致生活的不便。使其更開始關注疫情的動態,隨時做出相關的應變措施,以此保證自身生活水平不變其文化程度越高。
3.人們對疫情開放的看法。
圖三 人們對疫情開放的看法根據圖三可知,被調查者中認為已經放開政策,利大于弊的約占總人數的44.85%,認為弊大于利的約占9.19%,認為利弊相當的約占45.96。由數據結果得知認為已經放開政策利益大于弊的占大多數,這表明疫情放開政策的執行實施仍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疫情放開政策對中國經濟恢復發展以及人民就業,減輕生活負擔,促進社會進步,減輕通貨膨脹,國際貿易活動復蘇等等都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從圖中數據以及疫情解封政策所取得的成效來說。疫情解封政策對往后中國的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4.疫情開放后對哪個年齡階段的影響最大由于不同職業,不同年齡階層受疫情的影響大小不同。我們通過調查人們認為疫情開放后對哪個年齡階層影響最大來了解疫情放開政策的成效。以便為疫情防控和疫情往后的發展,更好的提供建議。
圖四 認為某年齡階段受影響大的百分比圖由圖四可知,絕大多數人們認為老人受疫情的影響是比較大的。確實如此,新冠疫情對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帶來了巨大風險。相比其他群體,老年人自身免疫水平較低,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較高,且感染后更容易出現重癥癥狀。數據表明,新冠確診病例中老年群體占比約22%,但死亡病例卻高達81%。人們認為受疫情影響第二嚴重的是中青年人,在飛速發展的現代受疫情影響,隔離,缺乏與同齡人的接觸,失去情感和經濟保障,影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包括中斷了他們的教育。這導致青年面臨患抑郁癥、焦慮癥和睡眠障礙的風險增加。其次,很多人失業,使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加深了家庭經濟負擔與生活壓力。因此一行解封政策有助于中國恢復經濟發展,也有助于減輕各個貧困家庭的生活壓力。可以說是大部分人的民心所想。但同時年人也要多加注意防護,同時多鍛煉身體,增強身體免疫力,以防新冠感染。
(三)疫情解封政策情況分析
5.疫情信息的關注程度圖五 對疫情信息的關注程度
從圖五可以看出,超過半數的人對疫情的關注程度是一般關注。非常關注的人大約只占調查總人數的四分之一。這也許是新冠疫情持久以來沒有被消滅的原因之一。但不太關注以及完全不關注的人數之戰五分之一,相信往后人們對疫情的關注程度會逐漸加強,對疫情的防護意識也會逐漸加深。
6.疫情放開的心理變化
圖六 疫情放開的心理變化從圖六可以看出,疫情放開之后還是有好多人擔心會感染新冠疫情,其中擔心感染新冠疫情的人數約占總人數的51.47%,十分擔心的人數約占15.07%,不擔心的人數約占6.99%,很少擔心的人說約占26.47%。
綜合圖五和圖六分析,大多數人對疫情的動態還是比較關注的。對疫情放開政策也有很多人持質疑態度,擔心在社會動態恢復的背景下的疫情會更容易使人感染。社會動態恢復的情況下,人流量變大,疫情感染的風險也大幅度增加,不過好在在疫情封控期間,人們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疫情防控經驗,有了足夠完善的疫情防控措施和防控意識,所以人們可以多通過電視新聞報道,網絡,媒體或者百度等方式去了解疫情的新動態,加強對疫情的關注程度,以便及時對生活做好規劃應對疫情往后的發展。
7.調節心理變化的方法
圖七 調節心理變化的方法圖七表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調節心理的方法,其中接納并正視產生的負面情緒約占總人數的70.22%,將注意力放在當下,不過度關注與疫情相關的負面新聞約占總人數的56.62%,掌握防護知識及感染后的對應措施,做好充分準備約占總人數的70.96%,向親友傾訴煩惱,獲得支持,釋放壓力,約占總人數的28.31%。如此可見,大多數人對疫情調節心理變化的方法都是了解掌握防控知識,以接納并正視產生的負面情緒,這也意味著人們對于疫情防控的意識已經非常深刻。
8.疫情放開后,人們的出行情況
圖八 疫情放開后,人們的出行情況圖九 疫情放開后對出行的看法。由圖八可以看出在疫情放開之后,大部分人的心理調節挺好,在被調查者中身邊情況基本上沒有人出門的人所約占總人數的10.29%。認為人流量漸漸少了許多占34.93%。比認為人流量明顯增多的被調查者多占4.78%,認為和以前并無什么不同的人說約占總人數的24.63%,其中有百分之68.75的人認為盡管疫情已經放開,但公共出行時還需做好防護,認為疫情反正已經放開無需擔心的人數只占6.99%,認為放開后對身邊感染情況不清楚,盡量減少出行的人數約占20.59%。。可見疫情放開政策發布后,社會動態恢復情況比較可觀。大多數人已經恢復動態,并從零動態進入工作狀態且大部分人仍記得要時刻防護疫情,可見疫情防控在人們心中的重要性,也存在少部分疫情防控意識淡薄的人,需要加強疫情的防控意識以及加強對疫情動態的關注度。
疫情放開后,社會雖然已經恢復動態,但人們的生活與心理變化較之前疫情封控時期相比就更好還是變差了?人們對疫情防控政策的滿意度如何?這還需要從調查人們疫情放開后的生活變化以及疫情對人們生活造成了怎樣的影響,疫情放開后人們的想法如何進行調查。
9.疫情放開后的生活變化
圖十 疫情放開后的個人出行變化圖十一 疫情放開后對生活的影響。結合圖十和圖十一可知,疫情放開政策對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有一定的影響,其中約有43.01%的人出行次數比以前更少,38.97%的人出行是基本無變化。比以前略多和比以前多很多的人僅占總人數的18.01%。疫情開放也讓人們意識到,動態情況下的疫情感染概率將會大幅度增加因此對人們的生活也產生了如下影響,其中擔心陽性不敢出門的人數約33.46%,更加注重自我防護的人數約占59.56%,認為就業機會增加越占10.66%。認為工作學習靈活性增大約占29.41%,認為活動范圍大占30.88%,認為身心變得更自由了占37.87%,認為出門不需要戴口罩了約10.66%。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疫情的每一項政策都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由于病毒幾乎多次變異,毒性下降,對人們的致病效果甚至不及流感,又由于長期的零動態發展,中國社會進步緩慢,因此在繼多個國家發布一定放開政策之后,中國也相繼實行疫情放開政策,擔這并不代表著可以放任身心,有人把疫情放開政策當做是可以就業的機會。而有人仍保持著疫情封控時期的是習慣,且更加注重自我防護,還有的人則完全不注意防護,放松身心,也不可避免的導致一些意外的發生。因此疫情放開政策可以說是一個雙刃劍,正確的理解以及利用這項政策可以幫助自己恢復經濟實力,減輕家庭負擔,而錯誤的利用這項政策則可能導致自己感染新冠,陷入萬劫不復。綜上所說,在疫情的影響下,建議大家在一段時間內仍舊保持疫情防控意識,多加注重自我防護,不可輕易掉以輕心。
10.人們對疫情放開的看法。
圖十二 人們對疫情放開的看法由圖十二可得,認為促進國家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的人數占總人數的57.72%,認為有利于餐飲旅游行業的恢復發展占總人數的66.54%,認為進一步促進交通物流行業的發展占總人數的54.78%,認為有利于國家經濟的長足經濟與發展占總人數的58.46%,認為推動了風控企業工廠的復工復產,但是總人數的47.79%,認為疫情妨礙政策還有其他益處的人數占總人數的22.06%。根據以上數據分析可得知,疫情放開政策對于國家衛生事業,餐飲旅游行業,交通物流行業以及國家的經濟恢復與發展都有很大積極作用。疫情放開政策不僅對這些行業具具有很大的積極作用,其次,這項政策還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醫療資源,給予公眾更多的自由度。同時也適應當今疫情階段變化的新形勢。所以疫情放開政策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四、調查結論
1.大多數人認為疫情放開政策的事情是利弊相當,也有多數人認為是利大于弊,這也說明了人們對新冠疫情放開政策的認可度,但是由于這項政策剛新頒布,人民對這項政策的了解度并不高,大部分的人沒有真正的利用好疫情放開政策的契機,對疫情放開政策的看法比較趨于片面化。
2.性別、年齡、被調查者職業等因素影響統計數據的正確性。但大體符合目前疫情防控的情況。其中對疫情非常關注的人數占比較少,人們對疫情防控的關注度仍需加強,由于被調查者是學生的比重非常大,導致經濟情況分析也受一定的影響,但是也不能看出在疫情封控期間人們的經濟情況受很大的限制。
3.一部分人對疫情放開政策的持一定的擔憂態度,擔心動態社會背景下的新冠疫情會更容易致人感染。也擔心自己會感染新冠,連累他人。這里無論是了解掌握防護知識及感染后的對應措施,做好充分準備。還是將注意力放在當下,不過度關注與疫情相關的負面新聞,都是較為良好的心理調節方式。由于疫情經過多次變異,毒性減弱。日常生活中做好防護,不必過度擔憂。
4.疫情政策的放開是的社會零動態發展狀態被打破,人們開始恢復出行,工廠復工,交通恢復,餐飲旅游行業也逐步恢復發展,這些復工復產也促進國家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
五、思考與建議
為了幫助人們更好的理解和利用疫情防控政策,幫助人們適應生活上的變化以及合理的調節心理。加快中國的經濟恢復。也幫助失業者成功就業,還有幫助人們盡快的恢復之前的經濟實力,減輕家庭負擔。讓人們從疫情放開政策中得到利益,我向各年齡階層,各社會階層提出如下建議:
1.疫情雖然已經放開,日常生活中仍要保持疫情防控意識。注意疫情防控,注重自我防護,在疫情沒完全結束的一段時間內減少出入公共場合的頻率,避免出現在多人群場合。
2.日常生活中調理好心態。不需過度惶恐,確保每日一遍的殺菌消毒。。應該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干部的作用。可以挨家挨戶進行農村政策的宣傳和講解,讓群眾了解并準確理解政策,并在執行過程中充分發揮主動性,使干群形成共識。村干部要貼近群眾,做耐心細致的工作,以情感人,拉近干群之間的關系。
3.在疫情發生頒布后,人們的出行次數逐漸增加,街道上的人流量明顯增多,但在放松身心的同時也要注意家里的藥品儲備,以防不備之需,對身邊的感染情況也要多加了解,以減少被感染的可能。
六、認識與總結
通過這次調查,我了解了疫情防控政策實施的原因。也體會到在新冠疫情放開政策的背景下,對比之前疫情封控時期人們的生活變化以及心理感受。可以說疫情放開政策著實是一把雙刃劍。正確的利用這項政策可以幫助自身就業,幫助自身更好的完成學業以及放松身心,錯誤的利用這項政策則可能導致自身感染新冠,連累他人。疫情防控政策是人們彎道超車的契機,調整好自己的心理變化,規劃好自己的人生動態,更快的融入到現在的疫情發展動態中,就可以更快的融入這個社會搶奪先機。當然,由于在疫情放開的背景下,每個人身上都可能會攜帶病原體,增大了每一個人感染新冠的概率,對人們的健康產生了一定的潛在威脅,這也使得人們人心惶惶,生活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這就為人們提出了一個要求。疫情放開政策的背景下,一段時間內仍要保持疫情風控時期的防控意識和防控習慣。而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更應該以身作則。減少出行頻率,在做好自身防護并且努力調整好心態的同時,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多多了解這個社會,更快的為中國奉獻出自己的知識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