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重溫光榮革命歷史,感受紅色文化,1月7日,曲阜師范大學“寸心寄華夏,奮斗正當時”實踐隊隊員深入濟南市萊蕪區牛泉鎮鵓鴿樓村,中共山東省工委舊址黨性教育基地,開展黨史學習實踐活動。
在進入基地前,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雙手托起黨旗的雕塑,黨旗飄揚在空中,“不畏艱難 勇于擔當”八個大字體現了深刻的紅色精神。萊蕪是山東的“紅船”,1932年秋,萊蕪縣委在和尚洞成立,萊蕪黨組織進入了新的發展的時期,1933年7月,中共山東省委和全省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萊蕪縣委在與上級黨組織失聯后,縣委書記劉仲瑩、鹿省三、陳太平等多位共產黨人一次次踏上外出尋找黨組織的道路,帶領萊蕪縣委頑強斗爭,聽從黨的指揮,積極慎重的恢復發展黨組織,留下了革命火種,為全面抗戰的展開奠定了重要的組織基礎。雖面臨腥風血雨,但萊蕪人民與中共黨員仍前赴后繼,始終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同行,緊緊依偎在一起。革命先烈的精神鼓舞著一代又一代萊蕪人民,將萊蕪這塊紅色熱土寫入抗戰史詩。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從篳路藍縷到柳暗花明而初心歷久彌堅,中共山東省工委舊址黨性教育基地講述了一個個撼人心魄的革命大事記,實踐隊隊員們全身心地融入到革命先烈一段段崢嶸歲月之中,激發了實踐隊隊員以青春踐行使命的力量與擔當。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黨一路走來經歷了無數艱險與磨難,但任何困難那都沒有壓垮我們,任何敵人都沒有打敗我們”,新的百年重任正在青年人的肩上,青年人應當肩負起時代的責任與使命,繼續前行,步伐堅定,不畏艱難,為民族復興大業奮斗終身,創造無愧于偉大新時代的新輝煌。
圖為實踐隊伍在中共山東省工委舊址黨性教育基地參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