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政協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聯組會時講到“要樹立大食物觀”。“大食物觀”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對人們實現美好生活起到重要作用。當前種植業的發展成為保障社會食物安全的重要因素,為了解當前種植業發展水平,2023年1月1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食”得初心實踐隊來到濰坊市壽光市田柳鎮進行深度調研。
科技助力,種植發展 小組成員來到田柳鎮南邊農夢家庭農場,就蔬菜種植技術進行實地調查。在農場中成員通過對設備的觀察,發現當前大棚種植技術已推廣使用,技術發展較為成熟。在種植過程中,農戶大多承包大片土地,搭建大棚,使用現代農業發展技術:大型泵水灌溉器、直升機打藥及現代化農場監測,噴藥機器均為電動噴霧器,卷簾機取代人力拉棚,新織無紡布取代普通的稻草,人力栽苗取代栽苗器等等。當地百姓十分熱心地為實踐隊員介紹蔬菜種植相關技術“現在有了這些技術的幫助,省去了許多人力,減輕了農民負擔,還提高了種植效率和產品產量”,可以看出當前農業種植技術發展對建立“大食物觀”顯得尤為重要。由于產品產量較大,大部分產品會通過物流園中轉進行對外銷售,村民提到由于當前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蔬菜的種類及質量需求大大增加,對外銷售難度降低。由于前期疫情形式嚴峻,防控工作需要,產品對外運輸壓力增加,蔬菜價格有一些波動,但好在蔬菜銷售市場廣闊,總體發展趨勢向好。種植業技術的提高有利于滿足當前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保障蔬菜、水果等各類食物的有效供給,有利于提高百姓生活水平,推動家庭飲食結構的完善發展。
(圖為實踐隊員在農場采訪蔬菜種植發展)
種類豐富,水平提高 當前大棚蔬菜種類增多,除了白菜、西紅柿、茄子、黃瓜、青椒等,還出現了專項種植大棚,如種植櫻桃、草莓、蘑菇等的大棚。另外成員還注意到有的大棚內種植反季節蔬菜,這充分體現蔬菜種植技術的發展。食物安全關系到每個家庭,因此實踐隊員深入百姓日常生活,對當地居民的日常飲食變化進行采訪。在采訪過程中隊員了解到百姓飯桌上食品種類不斷增加,從過去整天吃咸菜配饅頭向現在肉蛋奶菜不斷出現在餐桌上轉變。“現在幾乎每頓飯都會炒菜,不太會剩菜剩飯,為了滿足孩子成長的需要,我們現在每周都會購買水果”被采訪百姓說。通過百姓的交流溝通中可以看出,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提高,飲食結構也發生變化,這正體現了“大食物觀”對人民生活的影響。另外,有些被采訪者提出受疫情形勢的影響,肉蛋奶菜的價格上漲過快,可見“大食物觀”的發展進程仍任重而道遠。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居民的日常生活飲食結構)
通過實地考察與調研,實踐隊員從當地居民日常飲食及當地蔬菜種植技術出發,認識到當前蔬菜種植技術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大食物觀”的發展。此外,隊員們了解到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變化,對食物營養的需求增加。采訪過程中隊員發現受訪者對“大食物觀”了解較少,部分老年人還存在舊的飲食觀念。在種植方面,有些農戶仍使用大水漫灌等舊種植技術。這反映出仍需要加強對“大食物觀”的宣傳,宣傳要深入到每家每戶,貫徹到每個家庭中,使“大食物觀”成為指導新時代農林牧漁業發展的新理念。深刻理解“大食物觀”,踐行“大食物觀”,就要開創“大食物觀”引領下的“大食品大營養大健康”融合發展新局面,打造中國老百姓信賴的米糧倉、肉蛋籃、魚蝦簍、果蔬盤,讓人們“餐桌上的幸福”更有保障,不斷增強飲食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