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鄉的第二天,一場別開生面的健康科普課堂于海南省瓊海市陽江鎮中心小學火熱開的講,為孩子們揭開了身體“小宇宙”的神秘面紗。廣東醫科大學的青年學子們懷揣著對醫學的熱愛與對孩子們的關懷,走進鄉村課堂,用生動有趣的講解和精心設計的互動環節,為孩子們開啟了一扇通往人體奧秘世界的大門,點亮了他們對健康知識的探索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深入領略了人體生理機制的精妙與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解密身體“小宇宙”:從蚊子包到傷口魔法 “小新被蚊子咬后為什么起包?”隊員黃婕棲以孩子們熟悉的動畫角色導入《神奇的醫學現象》課堂。她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拆解復雜生理過程:蚊子的口器是“偷襲針管”,注入的唾液是“麻醉劑”和“抗凝劑”;身體的免疫系統則是“防御軍團”,組胺是“傳令兵”,召集來的白細胞是“戰斗士兵”,血管擴張形成“紅包戰場”。
傷口愈合則被喻為一場“魔法旅程”:血小板化身“小衛士”緊急止血,白細胞是“清潔警察”清除病菌,新生的皮膚細胞則是勤勞的“小建筑師”,最終結痂形成保護傷口的“小盔甲”。黃婕棲強調:“這個‘盔甲’千萬不能用手摳!”并現場教授沖洗、消毒、包扎等正確傷口處理步驟。
課堂氣氛在“知識大闖關”環節達到高潮。孩子們踴躍搶答關于叮咬處理、傷口護理及“鬼壓床”、“暈車”等拓展醫學現象的問題,展現出對“身體小宇宙”的濃厚興趣和出色的知識吸收能力。

圖為孩子們認真醫學專業知識。蔣京彤供圖
揭秘“人體工廠”:健康習慣的啟蒙課 “人體好比一座工廠,各個器官都有其獨特的職責?”隊員賴樂在《人體大探秘》課上的提問,引發孩子們熱烈討論。借助詳實的PPT圖片和3D模型動畫,賴樂帶領孩子們逐一認識這座“工廠”的核心“部件”:作為“司令部”的大腦、“動力泵”心臟、“氣體交換站”肺、“化工廠”肝臟、“凈化器”腎臟以及“看四方”的眼睛。
課程巧妙地將器官功能與疾病預防掛鉤。通過腦梗死、心肌梗死、肺炎等真實案例,賴樂剖析了熬夜傷肝、吸煙傷肺、高鹽飲食傷腎等“不良習慣→器官損傷→疾病發生”的邏輯鏈,傳遞“預防大于治療”的理念。
最精彩的當屬“我的器官守護計劃”小組任務。孩子們分組選定器官,動手繪制簡易結構圖,列舉傷害行為,如“關燈玩手機傷眼”、“不吃早餐傷胃”,并制定個性化保護方案,如“課間遠眺護眼”、“多吃蔬菜助肝排毒”。在成果展示中,“健康小衛士”們自信地講解保護策略,展現出對自我健康管理的初步認知和責任感。課堂在朗朗上口的健康口訣中結束:“大腦司令部,心臟泵血忙……健康習慣好,器官保安康!”

圖為孩子們認真學習人體知識。蔣京彤供圖
在健康中國建設的大背景下,提升鄉村兒童健康素養是重要一環。廣東醫科大學海椰志愿服務隊深入瓊海陽江鎮的義教,正是對這一國家戰略的青春實踐。
志愿者們的課堂生動展現,醫學關懷不止于診室,更在于對未來的健康啟蒙。當孩子們對人體知識產生好奇,將安全常識化為日常習慣,讓健康理念扎根心底,這份椰風海韻中的青春付出,已為鄉村的未來增添了健康成長的動力。(通訊員 劉秦伯 鄺賜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