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自信日益增強的今天,非遺技藝的傳承與創新備受矚目。暑期,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醫學技術與工程學院“醫工筑夢興鄉隊”走進尤溪縣洋中鎮桂峰村,探尋承載歲月匠心與智慧的非遺技藝,感受其在新時代煥發的獨特魅力與蓬勃活力。
尋味·匠心:古法麥芽糖的甜蜜堅守
尤溪桂峰麥芽糖制作工藝于2020年入選第六批三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揚信公麥芽糖作坊的傳承人蔡勛師傅,便是該項目的市級代表性傳承人之一。踏入古樸作坊,映入眼簾的是翻滾著咕嘟作響糖汁的熬糖鐵鍋,熱氣蒸騰,瞬間吸引了隊員們的目光。
坊主蔡勛熱情招呼隊員,熟練地用木棍挑起一團金黃透亮的糖稀,拉伸、纏繞,隨即遞到隊員手中,邀請大家品嘗這份源自傳統的獨特甘甜。作坊內,土灶、竹制糖槽、棗木捶打板等老物件訴說著歷史;空氣中,糯米發酵的微酸與焦糖的甜香交織彌漫;梁上懸掛的百年老匾,其褪色的字跡,無聲訴說著世代匠人的堅守。
蔡勛師傅向隊員們詳細介紹了這門古老手藝的精髓:精選“桂峰糯”糯米與麥芽,經浸泡、發芽;蒸煮糯米至軟糯糊化;加入麥芽糖化發酵;濾渣取汁后文火慢熬至濃稠;最后匠人反復拉扯糖稀塑形,使其由金黃漸變為琥珀色,制成塊狀或條狀成品。每一步都凝聚著對古法的堅守與匠心。
探藝·煥新:古韻漆器的現代新生
移步古巷深處,一座“漆藝工坊”吸引了隊員們的注意。桂峰漆藝以天然生漆為材,歷史悠久。店員介紹,其核心的“脫胎漆器”工藝可追溯至唐宋,盛于明清,曾作為貢品,且與福州這一中國脫胎漆器重要產地的技藝同根同源。
店員向隊員們展示了融合現代設計的漆藝首飾、茶具等創新作品,并詳細講解了繁復的上漆過程。“傳統技藝不能只躺在博物館里,”她強調,“我們正嘗試通過文創產品開發,讓古老漆藝走進現代生活。” 這些創新實踐,為傳統漆藝注入了鮮活的當代氣息。
麥芽糖作坊的裊裊炊煙,到漆藝工坊的鎏金流光,桂峰村的非遺技藝如同一條穿越千年的時光紐帶,連接著過去與現在。此行讓隊員們不僅觸摸到手工的溫度,更真切感受到傳統在創新中煥發的蓬勃生命力。

守藝不是守舊,傳承的是匠心,創新的是表達。”蔡勛師傅的話語點明了真諦。唯有如此,老祖宗的智慧才能真正生生不息。我們期待更多人能走進非遺、了解非遺、傳承非遺,讓古老技藝在新時代綻放更璀璨的光芒,讓文化自信的根基在守正創新中愈加深厚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