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卿馨朱詩宇 程喬伊 劉方紅)7月6日上午,衡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她力量·家國行”志愿服務團開展了一場“老照片里的變遷”為主題的分享會,以“學校的變化”為切口,帶領珠暉區東陽渡鎮明德小學的學生們共同見證鄉村振興帶來的巨大變化,感受從“家”到“國”的溫暖與力量。

志愿者向同學們展示老照片(卿馨攝)
志愿者們通過明德小學剛建校時的老照片,讓孩子們直觀感受到身邊的變化。校門口的路從泥濘小路變成柏油大道,破舊的瓦房變成現代的教學樓,這些對比照片引發學生們熱烈的討論:“原來我們學校以前連籃球場都沒有!”“原來學校里樹都是校長親手種的!”。志愿者分享過后,一位小朋友展示自己父母年輕時的照片,開心地說:“從前爸爸媽媽總不在身邊,現在他們就在鎮上工作,我也可以天天見到他們了!”受此感染,其他孩子也紛紛拿出自家老照片,分享著自己身邊和家鄉建設的變化。
小朋友分享老照片背后的故事(程喬伊攝) 在小朋友們真切感受到鄉村振興為家鄉帶來的巨大變化后,志愿者引導他們深入思考:“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是什么力量讓我們的家鄉煥發出這樣的新面貌?”通過積極的探討和志愿者由淺入深的講解,小朋友們逐漸明白,家鄉“蝶變”的背后,是千千萬萬建設者的汗水,是黨和政府“一個都不能少”的莊嚴承諾,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一項項惠民政策落地生根的生動體現。分享會接近尾聲,孩子們將對未來的憧憬寫在信紙上再將其折成紙飛機。他們將承載著對個人、家鄉和祖國期待的“夢想飛機”放飛。

小朋友們放飛“夢想飛機”(卿馨攝)
孩子們在照片的今昔對比中,看到了家鄉的巨大變化,真切體悟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紛紛表示會珍惜當下,更加努力學習,將來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建設好家鄉。此次分享會以“小照片”見證“大變遷”,借“小故事”詮釋了“大主題”,深刻體現出黨和政府為人民謀復興的初心與使命,孩子們心中埋下了“建設家鄉、延續美好”的種子,他們將續寫新時代鄉村振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