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至7月1日,安徽中醫藥大學“杏林鄉音”文藝實踐團赴亳州市古井鎮開展為期三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懷揣著服務鄉村、助力振興的熱忱,以文藝表演為紐帶,以愛心支教為橋梁,以紅色資源調研為契機,為古井鎮注入了青春活力。為當地村民送去溫暖與歡樂,奏響了鄉村文化振興的動人樂章,展現新時代青年學子服務基層的使命擔當。
文藝匯演進鄉村,唱響振興“好聲音”
活動首日,一場精彩紛呈的文藝匯演在古井鎮藥王村拉開帷幕。演出以一首經典歌曲《海闊天空》開場,點燃了現場氣氛,帶領人們仿佛回到了那個理想熱血沸騰的年代,吸引了眾多村民駐足觀看。實踐團成員們多才多藝,將歌曲、器樂演奏、戲曲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搬上舞臺。器樂演奏《戰馬奔騰》,二胡以弦為槍,以弓作鞭,用疾風驟雨般的旋律,再現了革命年代戰馬嘶鳴、將士沖鋒的壯烈畫卷;合唱《這世界那么多年人》溫暖治愈,旋律優美動人,書寫回憶青春的故事;戲曲《女駙馬》選段韻味十足,演員們扮相精美、唱腔婉轉,引得臺下觀眾掌聲不斷、喝彩連連。這場文藝盛宴不僅為村民們帶來了高質量的文化體驗,更活躍了鄉村文化氛圍,滿足了基層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實現了城鄉文化共享。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古井鎮藥王村進行慰問演出。姚皓宇攝
愛心支教護成長,中醫藥文化潤童心
活動次日,實踐團在古井鎮小學及后老家村進行文藝表演。除此之外,實踐團的愛心支教活動也在古井鎮小學如火如荼地展開。成員們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為孩子們帶來了別開生面的中醫艾灸科普課程。課堂上,他們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孩子們介紹艾灸的保健穴位功效和注意事項,展示了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此外,急救知識教學也是支教活動的重要內容。實踐團成員通過現場示范的方式,教孩子們學習心肺復蘇的急救技能,提高孩子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應急處理能力。這些課程不僅拓寬了孩子們的知識面,更為他們帶來了教育關愛,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知識的種子。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古井鎮小學為孩子們進行艾灸教學。姚皓宇攝
紅色調研訪初心,青春足跡印熱土
活動期間,實踐團成員參觀了當地的皖北烈士陵園和皖北革命烈士紀念館,踏入皖北烈士陵園,蒼松翠柏掩映下的紀念碑巍然矗立。黨旗高懸,金黃的鐮刀錘頭熠熠生輝。實踐團成員肅立于鮮紅的黨旗前,右手握拳高舉過肩鏗鏘有力的宣讀入黨誓詞。跟隨講解員走進紀念館,玻璃展柜中泛黃的戰地家書、銹跡斑斑的軍用水壺靜靜陳列。通過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和詳實的文字資料,實踐團的成員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輩們的英勇無畏和無私奉獻精神。這些寶貴的紅色資源將成為實踐團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的生動教材。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皖北革命烈士紀念館。姚皓宇攝
此次三下鄉活動,對于實踐團的成員們來說,是一次意義非凡的成長之旅。實踐團成員以文藝為媒,以專業為基,在服務鄉村振興中書寫青春答卷。他們走出校園、深入基層,在與村民的交流互動中,真切了解到鄉村發展的現狀和需求,培養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在組織文藝表演、開展支教活動和進行紅色調研的過程中,成員們的組織協調、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得到了充分鍛煉。同時,他們也將自己的知識和才藝傳遞給了鄉村群眾,實現了自我價值的提升。
圖為實踐團成員合影留念。姚皓宇攝
安徽中醫藥大學“杏林鄉音”文藝實踐團的三下鄉活動,為古井鎮帶來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教育關愛,為鄉村文化振興貢獻了青春力量。未來,實踐團將繼續秉承服務社會、奉獻青春的宗旨,推動更多青年走進基層,開展更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用實際行動詮釋當代青年學生的社會責任與藝術才華,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城鄉文化的共同繁榮不懈奮斗。讓中醫藥文化之花開遍鄉野,讓青春之歌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嘹亮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