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護理與康復學院赴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醫路生花·薪火富平”暑期社會實踐團,是一支由學院學生黨支部組建的專業實踐隊伍。團隊由2名專業指導教師和8名護理系學生黨員組成,充分發揮護理專業優勢,開展健康義診、醫療知識普及等志愿服務工作。
2025年7月3日,我們懷揣著熱忱與期待,正式踏上了前往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的征程。
夏雨淅瀝,如珠似玉,在天地間織就一張清涼的網,將期末月的疲憊一一濾盡。
與志同道合的好友并肩而行,我們卸下那些未盡的期許,洗去昨夜挑燈備考的倦意。車輪碾過蜿蜒山路,窗外的風景從未央區初升的朝陽,漸變為富平灼灼的烈日。這一路風塵仆仆,只為赴一場與青春的約定。
當雙足終于踏上這片厚重的土地時,我們知道,這場注定難忘的"三下鄉"實踐之旅,正徐徐展開它充滿意義的篇章。
第一章啟程前的序章
在抵達富平之前,我們的故事早已悄然書寫。
這是一段充滿創意與激情的準備歷程:從最初構想的激烈碰撞,到具體方案的反復推敲;從人員分工的精細安排,到專業技能的系統培訓。我們親手設計了隊伍的專屬logo,將青春的熱忱與服務的初心融入每一處線條;我們精心制作了特色手提袋,讓實用的物件承載團隊的信念與溫度。在與渭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深度對接中,我們與羅書記共同探討服務方向,聚焦基層需求,思考如何真正為當地帶去力所能及的幫助,我們懷揣著大學生的求知熱忱,也懷著服務基層的赤子之心,奔赴實踐一線。
第二章義診時的溫情交響
在富平熾熱的陽光下,我們的義診區前流淌著別樣的溫暖。白大褂成為最親切的風景,血糖儀連接起跨越年齡的信任。俯身為老人測量血壓時,總會不自覺放慢語速,將專業術語化作"日常瑣碎"的叮嚀。當聽到奶奶顫巍巍地說"今天我可太幸福了,多了這么多孫子孫女"時,眼眶突然就濕潤了。當看到小區負責人頂著烈日為我們送來冰涼的礦泉水時。指間的涼意直擊心靈深處,當聽到中醫耳貼區傳來陣陣笑聲,銀發阿姨們像小姑娘一樣和我們一起暢聊,平靜的語氣里藏著動聽的話。就像那些不期而遇的溫暖,總能恰到好處地沁人心田。
這些細碎的溫暖像一串散落的珍珠,在不經意間串聯成最動人的風景。原來善良從來不需要驚天動地,它可能只是烈日下的一杯溫水,是長輩布滿皺紋的手給出一個肯定的手勢。
但正是這些微小的光,足以照亮整個夏天的記憶,也讓我更加確信:每一份善意都會在某個角落生根發芽,最終長成庇佑他人的綠蔭。但正是這些微小的光,讓消毒水的氣息都染上溫度,讓血壓計的數值變成詩行。當夕陽漫過社區,我們收拾器械的身影被拉得很長很長,而明天的故事正在絮語中編織——猜猜看,這方熱土還將與我們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且看"醫路生花,薪火富平"實踐團繼續書寫這段充滿赤誠溫度的浪漫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