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葉草紅巖精神學習教育團赴彭詠梧館開展紅色云旅游調研——探索數字傳承 賡續紅巖精神
為深入探索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保護與創新傳播的有效模式,重慶幼兒師專兒童早期發展學院“四葉草”紅巖精神學習教育團開展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調研活動。于7月6日前往位于云陽縣紅獅鎮的彭詠梧紀念館,就該館數字化建設現狀與紅色“云旅游”發展潛力進行了深入考察與分析。
一、實地溯源:感悟革命英烈的忠誠與擔當
云陽縣紅獅鎮,是革命烈士彭詠梧出生和早年戰斗過的地方,實踐團成員懷著崇敬之情走進彭詠梧紀念館,深刻體會到,紀念館的核心價值在于引導參觀者切身感悟以‘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濟的愛國情懷、不折不撓的凜然斗志、堅貞不屈的浩然正氣’為核心的紅巖精神,從彭詠梧同志作為中共地下黨川東游擊縱隊政委所展現的崇高信仰中汲取精神養分,錘煉自身思想素質,熔鑄深厚的革命文化根基。紀念館通過歷史圖片、文物實物、文獻檔案、場景復原及藝術創作等載體,系統再現了烈士從投筆從戎參加革命,再到潛伏重慶領導學生運動和地下斗爭,直至在川東武裝起義中壯烈犧牲的光輝一生。在參觀過程中,成員們重點考察了紀念館現有的數字化設施應用。據了解,紀念館已配置基礎性數字化設施設備,如電子顯示屏、多媒體影片播放等,部分復刻場景融入了聲光電技術。這些技術手段有效輔助了敘事,特別是生動再現了以彭詠梧、江竹筠夫婦為代表的革命者在國統區復雜艱險環境下開展斗爭的真實場景,深刻感受到紅巖精神所蘊含的巨大感召力。
二、數字賦能:解鎖紅色傳承的創新動力
調研核心圍繞“如何利用數字技術深挖紅巖精神內涵,賦能紅色文化在數字時代的傳承與創新”展開。實踐團成員結合線上獲取的紀念館資料及實地考察情況,與館方工作人員就數字化轉型路徑展開了交流研討。在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需求的驅動下,紅色資源的數字化不僅是保存歷史的必然選擇,更是突破時空限制、提升教育效能、吸引年輕群體的關鍵引擎。實踐團分享了當前紅色“云旅游”的典型案例與技術趨勢。成員們指出,彭詠梧紀念館承載著獨特的紅巖精神符號價值和川東革命斗爭歷史,其資源內涵展現的革命情懷、革命伉儷的情感故事等具有深厚的情感穿透力。
三、實踐對話:共促智慧紅旅的服務升級
調研期間,實踐團成員亦對工作人員進行了訪談。工作人員講到:“數字技術在紀念館的應用,首要目標應是放大內容的精神價值,例如提供清晰流暢的線上預約、詳實多語種的導覽信息、生動的線上故事講述。同時,有效減輕減輕日常管理和講解壓力,通過智能智慧技術讓有限的人力聚焦于更高價值的服務與互動。”這強調了數字化建設需以用戶體驗和運營效率為雙核驅動。實踐團深刻認識到,充分挖掘彭詠梧紀念館這一重要紅色陣地的數字化潛力,不僅能有效保護和傳播珍貴的紅巖精神史料,更能創新其表現形式與傳承載體。通過科技賦能,將極大豐富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使彭詠梧烈士的感人事跡與崇高的紅巖精神突破地域限制,觸達更廣泛人群,尤其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發揮長效作用,并助力云陽紅獅打造具有辨識度和吸引力的“紅色文旅”目的地。
作者:劉艷菲 來源:劉艷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青春與童真相遇
- 2025年7月1日,長豐縣實驗小學聯合安徽師范大學體育學院赴合肥市長豐縣實驗小學“陽光體育”愛心夏令營本科生暑期實踐團隊隆重舉行202
- 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