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程學院:探揚州文化根脈 助社區治理青春力量
聚焦揚州文化傳承與社區發展,六月二十六至二十七日,南京工程學院“廣陵逐光”團隊奔赴揚州市廣陵區,開啟了一場主題鮮明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活動緊密圍繞“傳承地域文化、助力基層治理”的目標,通過社區慰老、文化研學與短視頻創作等多元形式,展現青年一代在新時代下的社會責任感與文化擔當精神。
溯源文化根脈:博物館里的揚州記憶
活動首日下午,“廣陵逐光”團隊的同學們來到了揚州博物館。在專業講解員的帶領下,大家認真參觀了“廣陵潮——揚州城市發展歷史陳列”展廳。展廳內,漢代廣陵王璽金印、隋唐青瓷胡人俑等珍貴文物引得同學們駐足凝視,鄭板橋的《墨竹圖》更是讓他們感受到文人風骨的震撼魅力。一件件文物、一段段資料,生動再現了揚州從邗溝開鑿到大運河繁榮變遷的輝煌歷史,使同學們對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
在博物館的沉浸式調研中,隊員們還發現了專業與文化的奇妙聯結。比如在石碑拓片區,他們解讀“漕運禁令”的歷史規制;在“白浮引水沙盤”前,探尋古代水利智慧。這些跨領域探索為后續的文化傳承與專業實踐融合注入了創新活力。
情暖社區夕陽:銀發群體的暖心陪伴
27日上午,實踐隊帶著慰問物資走進便益門社區,深入高齡老人家中。隊員與老人們親切交流,聆聽他們講述運河邊的生活往事,記錄下珍貴的鄉土記憶。一位老人感慨:“以前運河上船只穿梭,熱鬧得很,現在雖然安靜了,可這水還養著咱。”在與老人的互動中,隊員們了解到運河對當地生活的滋養,也感受到老人日常的孤獨。他們陪老人嘮家常、整理院落,用青春的溫暖為古樸小院帶來生機。
鏡頭記錄傳承:大運河邊的文化敘事
27日下午,實踐隊來到大運河揚州段進行文化VCR拍攝。在運河三灣景區,隊員們以紅色身影為背景,圍繞運河主題雕塑展開測量與記錄,討論其承載的運河故事。他們穿梭于景區,拍攝運河風光與文化景觀,力求通過青年視角展現運河的新時代魅力。在鏡頭前,志愿者們化身文化使者,或深情講述運河故事,或實地展示沿岸風貌,努力將運河文化與專業所學有機結合,為宣傳揚州運河文化、增強公眾保護意識貢獻力量。
這場“三下鄉”之旅,“廣陵逐光”團隊以運河文化為筆、以鄉土溫情為墨,書寫著獨特的實踐篇章,讓運河文化與鄉土情懷在青春的征程中綻放出絢麗光彩。
作者:南京工程學院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探尋指尖藝術 走近鄉村書院
- 一針一線傳承文化根脈,一書一院賦能鄉村振興。重慶師范大學“耕培啟潤”志愿服務團深入酉陽縣何家巖村,開展非遺苗繡與鄉村書院文化調
- 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