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響應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號召,重慶移通學院“萬靈赤脈,紅韻傳薪”黨史學習教育團在第四天再度走進柳乃夫故居,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活動。這場活動宛如一座橋梁,連接起歷史與當下、傳承與發展,讓愛國情懷在互動中深深扎根。
染墨一筆繪家國情懷,老書赤筆映紅色初心 為弘揚紅色文化,實踐團隊成員們支起小攤,熱情邀請柳乃夫小院周邊的鄰居老人。對于這些歷經歲月洗禮的老人們來說,這里的一磚一瓦都承載著他們對英雄的珍貴記憶。大家圍坐在一起,隊員們耐心地手把手教老人們執筆運腕。老人們在紅紙上落下的每一筆,雖帶著初學的生澀,卻飽含著對柳乃夫英雄事跡的深切緬懷,每一筆都是跨越歲月的崇高致敬;墨痕里暈染的不僅是宣紙的紋理,更是深埋心底的愛國情愫。老人們緩緩講述著柳乃夫為國家和民族事業英勇奮斗的故事,在那戰火紛飛的歲月里,英雄的壯舉照亮人心。在回憶與暢談中,老人們也感慨著當今時代的飛速發展,從衣食住行的顯著改善到國家實力的日益強盛,字里行間滿是對祖國的驕傲與自豪。這跨越代際的交流,讓年輕隊員們更深刻地理解了英雄精神的內涵,也讓大家明白,今日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像柳乃夫一樣的英雄用熱血和生命換來的。
童趣盎然繪愛國畫卷,紅韻傳承育少年初心 另一邊,隊員們與小朋友們的互動同樣意義非凡。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天真無邪的笑容,在隊員的引導下,他們興致勃勃地參與著各項活動。他們在扇子上蓋上自己喜歡的印章,每一個印章都是一顆愛國的種子,在心中悄然發芽;專注地拼接著愛國主題拼圖,在一塊塊碎片的拼接中,國家的輪廓和對祖國的認知逐漸清晰;精心制作精美的DIY拼紅船和天安門毛球相框畫,用稚嫩的雙手表達著對祖國的熱愛。當隊員們將熒光棒送到孩子們手中時,那點點光亮不僅點亮了孩子們的笑臉,更象征著愛國精神在新一代心中的傳承與閃耀。這些生動有趣的活動,以孩子們易于接受的方式,將愛國主義思想融入其中,讓紅色基因在潛移默化中浸潤童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提到“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造美好明天,一個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興旺發達”。此次柳乃夫故居之行,并非一次簡單的實踐活動,而是一場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重慶移通學院“萬靈赤脈,紅韻傳薪”黨史學習教育團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讓老人們的回憶成為鮮活的教材,讓孩子們的參與成為傳承的起點。同時,在鄉村營造出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實現了紅色精神在代際間的傳遞。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讓紅色基因在鄉村大地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激勵一代又一代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