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椒香承紅韻,沃土育新篇”鄉村振興促進團一行懷著崇敬之心,奔赴重慶市江津區,開啟了一場以紅色文化歷史為主題的深度社會實踐。此行聚焦聶榮臻元帥陳列館和陳獨秀故居兩處重要紅色文化遺址,旨在通過實地探訪、史料研讀與集體研討,引導青年學子深刻體悟革命精神,并將專業所學融入紅色文化傳承。
走進聶館:銘記元帥功勛,激揚報國之志 實踐團隊首站抵達聶榮臻元帥陳列館。在莊嚴肅穆的銅像廣場,全體成員嚴陣以待,向聶帥銅像行注目禮并鞠躬致敬,表達對這位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國國防科技事業建立不朽功勛的開國元勛的深切緬懷。步入陳列館,厚重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團隊成員認真觀看了館內珍藏的大量歷史照片、文獻手稿、實物展品和多媒體演示。一件件斑駁的文物,無聲訴說著聶帥波瀾壯闊的一生:從青年時代投身革命洪流,尋求救國真理;到抗日戰爭時期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立下赫赫戰功;再到新中國成立后,以戰略家的遠見卓識領導“兩彈一星”等重大國防科技工程,為鑄就大國重器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團隊成員駐足于展柜前,仔細研讀,被聶帥矢志不渝的報國信念、勇挑重擔的責任擔當、無私奉獻的崇高品格和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深深震撼。
參觀結束后,團隊成員并未止步于感慨,而是組織專題討論會,進一步圍繞“聶帥的報國志向與新時代青年的責任使命”、“科技強軍戰略的歷史意義與當代創新發展”等議題,結合所見所聞,展開熱烈交流。討論中,愛國情懷進一步升華,國防安全意識顯著增強,理想信念更加堅定。同學們紛紛表示,聶帥的精神是一座不朽的豐碑,激勵著他們要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偉業。
探訪陳居:追溯思想源頭,體悟先驅初心 實踐的第二站是陳獨秀晚年寓居地。穿過古樸的石墻院落,團隊成員走進了這位新文化運動旗手、五四運動總司令和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的最后居所。故居陳設簡樸甚至略顯斑駁,卻仿佛凝固了那段風起云涌的歷史。跟隨講解,團隊成員系統了解了陳獨秀跌宕起伏的一生:從高舉“德先生”與“賽先生”大旗,引領思想啟蒙;到創建中國共產黨,點燃革命星火;再到歷經波折,晚年在江津的潛心研究與著書立說。故居內每一件生活舊物,每一張泛黃的照片,都讓這位歷史人物的形象更加立體鮮活。團隊成員在狹窄的居室內流連,觸摸著歷史的痕跡,深切感受到陳獨秀先生為尋求救國救民道路上下求索的執著初心,以及晚年身處逆境仍心系家國的堅韌與思考。基于對陳獨秀生平和思想的實地了解,大家聚焦“新文化運動與思想解放對中國社會進步的關鍵作用”、“陳獨秀等先驅的歷史功績與精神遺產”等話題,結合展陳內容,進行了思想碰撞。通過這次探訪與討論,團隊成員對中國共產黨創建初期的艱辛歷程有了更為具象的認識,對早期革命先驅們為民族復興拋頭顱、灑熱血的無畏精神產生了更深切的敬意,也深刻體會到思想解放對于社會變革的巨大推動力。
實踐所獲:賡續紅色基因,踐行外語使命 此次重慶紅色之旅,對江西師大外院學子而言,不僅是一次深刻的歷史教育和精神洗禮,更是一次結合專業特色的生動實踐。團隊成員在“所做”中,親歷了紅色場館,研讀了珍貴史料,組織了深度研討;在“所悟”中,深刻理解了革命先輩的崇高理想、堅定信念和犧牲精神,深化了對黨史、新中國史的認識,厚植了愛國情懷和時代責任感;在“所感”中,更加明確了作為外語專業學生的獨特使命。大家一致表示,身處新時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作為外國語學院的學子,肩負著溝通中外的橋梁作用。未來,他們將把此次實踐汲取的精神力量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更要立足跨文化視角,深入挖掘和解讀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運用語言優勢,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好中國革命的故事、講好中國英雄的故事。積極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互鑒,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讓紅色基因煥發新的時代光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外語人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