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理工學院舉行“科教興農”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紅色資源調查與理論宣講活動
銘記歷史,感悟紅田英烈精神
在新縣箭廠河鄉的紅田慘案遺址,信陽師范大學信陽理工學院的實踐隊員們神情凝重。這片不足30平方米的土地,見證了300多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英勇就義的歷史。鮮血曾深深浸染這片土地,“紅田”之名由此而來。隊員們仔細聆聽著講解,凝視墻壁上遺留的彈痕與陳列的文物,內心深受震撼,深刻體會到銘記悲壯歷史、珍惜和平生活、傳承先烈無畏精神的重要性。
追尋足跡,體悟革命先輩初心
實踐團隊隨后探訪了吳煥先故居。作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和紅二十五軍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吳煥先的故居讓隊員們近距離感受到了這位杰出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成長歷程與生活印記。隊員們認真學習其革命事跡,為他舍棄小家、投身革命、不惜犧牲一切的崇高理想所深深打動。在高敬亭故居,通過詳實的實物展覽和講解,隊員們全面了解了高敬亭的生平與卓越的軍事才能,深刻感悟到革命先輩在艱難困苦中堅守信仰、頑強奮斗的偉大精神力量。
深入實踐,挖掘傳承紅色基因
6月26日,在學院黨工委常務副書記李振東、學工部部長耿曉菊及全體輔導員的帶領下,信陽理工學院師生奔赴新縣箭廠河鄉,開展此次“科教興農”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紅色資源調查與理論宣講活動,旨在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傳承紅色基因。
理論宣講,播撒紅色火種
參觀學習結束后,實踐團隊在箭廠河鄉的社區廣場及學校開展了紅色理論宣講。在李振東常務副書記的帶領下,隊員們與講解員們一道,向當地群眾和學生生動講述了紅田慘案遺址、吳煥先故居、高敬亭故居的歷史背景與重大意義,深情分享了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
此次“三下鄉”活動不僅讓大學生們在實踐中接受了深刻的紅色精神洗禮,有效挖掘和宣傳了新縣箭廠河鄉豐富的紅色資源,更激勵著信陽師范大學信陽理工學院的青年學子們,在新時代勇擔使命,讓更多人了解紅色歷史,傳承紅色基因,使紅色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蘇桓 來源:信陽師范大學信陽理工學院三下鄉團隊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