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巷中的悲喜柔情—“柯橋坊聚富,共富景煥新”暑期社會實踐團赴紹興柯橋
發(fā)布時間:2025-06-30
閱讀: 一鍵復制網址
城巷中的悲喜柔情
—“柯橋坊聚富,共富景煥新”暑期社會實踐團赴紹興柯橋
6月29日,浙江金融職業(yè)學院國際商學院“共富同行”實踐團在紹興市柯橋區(qū)圍繞“共富”主旨展開實地調研,團隊捕捉到多組截然不同的生活剪影。這些來自市井深處的聲音,似散落的珍珠,串起了經濟浪潮下普通人的悲喜圖譜——有對時運的喟嘆,有對安穩(wěn)的知足,更有在時代褶皺里倔強生長的生命韌性。
銀錢經緯:在漲落之間看見生活的肌理
硬幣總有兩面,收入的刻度丈量著不同的人生軌跡。穿堂而過的經濟寒流讓幾位受訪者鎖緊眉頭:“工資沒有上漲啊。現(xiàn)在錢不好賺哦!”的喟嘆里,藏著市井百姓對柴米油鹽的敏感;更有人道“現(xiàn)在工作也不好找,你看我們現(xiàn)在也是出來找找找些事情做。”,字里行間滿是對大環(huán)境的無奈。但商業(yè)浪潮中亦有弄潮兒的身影。那位執(zhí)掌三十年商鋪的老板娘,指尖劃過賬本上的數(shù)字:“以前我們姐妹幾個開實體店,三個人一起掙了1000多萬,我自己也提了寶馬……”,話語里還留著往昔鎏金歲月的余溫。盡管如今“年景縮水至幾十萬”,她卻拍著柜臺笑著說:“現(xiàn)在做生意就和季節(jié)變化一樣,熬過了淡季總會有好的時候”,眼角眉梢都是被時光打磨出的從容。

注:隊員們深入調研店鋪工作人員
生活棱鏡:在物質與精神間尋找平衡支點
當被問及生活的模樣,答案像棱鏡般折射出多重光澤。有人在粗茶淡飯里品出真味:“百八十塊能過出煙火氣,千八百塊也不過就多幾樣點心”,在他看來,子女繞膝的燈火遠比存折數(shù)字更暖人心。而遷徙者的目光里映著城市的溫度。從杭州落居柯橋的阿姨,細數(shù)著公共交通的便利與醫(yī)療資源的豐沛:“跨省醫(yī)院已經開到我家門口咧,旅游大巴也是隨叫隨到!”,這些觸手可及的民生暖意,讓異鄉(xiāng)人找到了扎根的理由。最動人的莫過于那對五十年的老同學,在垂釣的閑適中打撈時光,“釣的不是魚,是和老伙計絮叨的半晌光陰”,魚竿起落間,是閱盡滄桑后的恬淡。

注:隊員們對慈善阿姨進行采訪述說生活
家族圖譜:血脈里流淌的傳承密碼
在所有敘事里,家庭永遠是最厚重的注腳。那位商界母親的講述帶著母性的柔光:“我家小女兒做班長,把十幾個班級管得可好咧!”,說起孩子與老師的默契互動,她眼里的光比柜臺的水晶還要亮。更令人動容的是她的教育哲學,“讓女兒在工程隊學吃苦,去外貿公司長見識”,在她看來,比財富更珍貴的是“懂感恩、重人品”的立身之本。當她掰著手指細數(shù)“大女兒執(zhí)掌雙公司,女婿是市政工程師”時,語調里既有母親的驕傲,更藏著樸素的人生智慧,“生兒育女不是續(xù)香火,是給世界送個懂得回報的人”,這番話像極了老紹興的黃酒,醇厚里帶著歲月沉淀的回甘。

注:隊員們與老板娘友好交流,調研采訪
這些被時光收藏的對話,如同城市肌理里的毛細血管,輸送著最本真的生活氣息。當我們合上采訪本時,仿佛看見無數(shù)個這樣的身影:在經濟潮汐里調整航向,在柴米油鹽中撿拾詩意,在代際傳承間編織希望——這或許就是生活最動人的模樣,于平凡處見山河,于微末中藏春秋。
浙江金融職業(yè)學院 胡錦洲
作者:胡錦洲 來源:浙江金融職業(yè)學院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科技助力健康,義診溫暖人心
- 2025年6月28日國際癲癇日,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 “清遠” 實踐團攜手揚州五臺山醫(yī)院,于邗源社區(qū)及醫(yī)院門診開展健康宣講與義診,科普
- 06-30
- 指間經緯織錦色,法治薪火護非遺
- 6月28日,湘潭大學法學學部團委、學生會赴常德實踐團調研團走進常德市科學技術館體驗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宋錦非遺體驗課,對非遺保護有了
- 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