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夢鄉村行,實踐賦能促振興
青春筑夢鄉村行,實踐賦能促振興
2025年6月30日,陽光熱烈而奔放,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商學院“共青薪火,栗耘興鄉”社會實踐隊深入鄉村一線,通過座談交流傳遞發展思路,走訪慰問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與村民面對面訪談,以多元形式助力鄉村振興,展現青春力量與責任擔當。
座談交流:凝聚鄉村發展共識
實踐伊始,校領導和栗坂村余書記、村民代表、實踐團隊成員開展座談。陳書記在講話中強調,鄉村發展需依托本土資源與創新模式,既要挖掘傳統產業潛力,也要注入現代發展動能。“鄉村的未來在青年,在創新。”他提到,“當看到村里的茶油、土鴨蛋等特色農產品具備的天然優勢,接下來要思考如何通過市場化手段提升附加值,讓好產品走出鄉村、創造效益。”
針對鄉村產業發展,陳文杰以“品牌化運營”為核心提出建議:“比如榨油匠人的傳統工藝,可結合短視頻展示榨油流程,讓更多人了解‘古法’價值;養殖農戶的生態鴨蛋,可通過直播呈現‘散養環境’,傳遞綠色理念。”同時,他還鼓勵實踐團隊發揮專業所長,將“校地合作”落到實處,“大學生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更是連接鄉村與外部的橋梁,要讓理論在田間地頭結出果實。”
暖情鄉鄰:關懷老幼傳遞溫情
座談會后,實踐隊分組走訪了三戶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家庭,為他們送上了生活用品和文具,帶來了暖心關懷。
在獨居老人家中,隊員們與有著豐富鄉村建設經歷的老人交流,聽他講述參與池塘修建、道路修筑的故事,聽他們說著“無論做什么事,要有吃苦”的質樸話語,傳遞著歲月沉淀的智慧。
此外,團隊還為每位留守兒童拍攝了紀念照片,照片背面手寫著志愿者的祝福——“愿你眼里有光,腳下有路”。“不僅要送物資,更要幫孩子們打開看世界的窗口。”一位志愿者介紹,團隊后續將組織“大學體驗日”活動,邀請孩子們走進高校參觀實驗室、圖書館,讓夢想在實踐中萌芽。
田間訪談:傾聽村民發展心聲
實踐期間,實踐團隊深入田間地頭、村民家中,與村民開展深度訪談,聆聽他們的奮斗故事,在細處見真需求,梳理農村發展的痛點與期待。
有的村民投身諸多事務,參與修路時,從采購材料到全程跟進,用心付出。有的村民曾經食不果腹,但現在管理經驗豐富,經營著百畝茶油,千余雞鴨。有的村民自由職業,哪里有事就來幫。“村里路修好了,但晚上沒有路燈,老人小孩出行不安全”這是村民心聲,不少老人希望增設“老年活動中心”,“平時只能坐在門口曬太陽,要是有個地方能下棋、聊天就好了,忙完農事后也有處可去。”這是村民期望。推動實踐把鄉村故事、人民心聲更好的傳播。
此次6月30日的三下鄉活動,以 “老幼關懷 - 文化傳承 - 產業創新” 為脈絡,既解決鄉村弱勢群體的實際困難,也以創意視角激活本土資源,關注到默默為鄉村付出的老人群體。未來,活動團隊將持續跟進幫扶計劃,推動 “校地合作” 常態化,讓青春之花在鄉村振興的沃土中綻放。讓老幼攜手、青春助力,鄉村振興之路正越走越寬。
作者:湯欣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