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高校青年把科學研究和鄉村需求結合,助力鄉村振興,近日,燕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開展了“科技助農”社會實踐活動。
6月2日,端午佳節期間,燕大師生們奔赴秦皇島市撫寧區董各莊村,開展“科技助農”田間社會實踐活動,通過技術講解、實地測量與田間試驗,為農戶提供自動化間作、播種、覆膜方案。
到達董各莊村后,實踐團隊在村委辦公室與村民進行種植交流,展示自主研發的“間作覆膜一體新農機”。團隊負責人張佳擇借助三維模型,向村民詳細介紹該農機通過高精度傳感器自動調節播種密度,以及高效完成播種覆膜工作的原理,能大幅提升播種效率與質量、降低人工成本。講解過程中村民積極提問,現場互動氛圍熱烈。
隨后,團隊在玉米田開展自主研發農機具的實地試驗。試驗現場,隊員們嚴謹測量選定地塊的玉米行距與株距。測量時分工明確,有人定位、有人拉尺、有人讀數記錄,為后續田間試驗及農機具優化收集關鍵數據。之后,隊員操作新農機,進行間作、播種和覆膜作業實驗。村民們全程圍觀,對農機的實用與便捷稱贊不已,認為新技術能解決部分農業生產播種效率低的難題。
未來,燕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將深化校地聯動,號召更多新時代青年參與到服務鄉村振興進程中,將學習所得與實踐相結合,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持續為鄉村發展貢獻智慧,為鄉村振興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