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農業大學巴瑟斯未來農業科技學院“食安小分隊”赴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開展了一項社會實踐調研,深入探討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食品安全與飲食結構問題。此次調研歷時三天,通過問卷調查、入戶訪談和食品安全宣傳,全面了解當地村民的飲食習慣和食品安全現狀,并提出優化建議。
調研發現:食品安全意識有待提高,飲食結構需優化
調研結果顯示,金鄉縣村民的日常飲食以大蒜、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為基礎,但蔬果攝入量普遍不足,存在一定的營養失衡問題。此外,部分村民對食品安全知識了解有限,未養成查看食品標簽、注意食品存儲方式等良好習慣。例如,約40%的村民不習慣查看食品包裝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30%的村民有不規范的食品存儲習慣,50%的村民不清楚如何清洗農藥殘留,食品安全意識仍有待提升。
同時,調研團隊發現,當地政府已出臺相關食品安全監管政策,但在基層執行過程中仍面臨監管力度不足、村民參與度不高等挑戰。部分農村市場仍然存在假冒偽劣食品,村民自制食品的加工方式也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優化鄉村飲食結構已成為鄉村振興進程中的重要任務。
優化建議:加強宣傳監管,共筑食品安全防線
針對調研發現的問題,“食安小分隊”提出了多項政策建議,以期提升農村食品安全水平。首先,建議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大食品安全宣傳力度,通過村廣播、社交媒體、講座培訓等方式,提高村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其次,倡導健康飲食理念,鼓勵村民多樣化種植,提高蔬果攝入量,促進營養均衡。同時,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增加抽檢頻次,建立食品安全舉報渠道,提高村民參與度。此外,推廣綠色農業和低農藥種植模式,為鄉村居民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的食品選擇。
實踐總結:助力鄉村振興,提升食品安全意識
此次調研不僅讓團隊成員對鄉村食品安全問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也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通過宣傳食品安全知識、倡導健康飲食,團隊成員希望能夠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未來,團隊將繼續關注鄉村食品安全問題,推動相關研究和實踐,為構建更加安全、健康的農村食品環境貢獻力量。

部分調查結果
食品安全關乎千家萬戶,鄉村振興離不開健康飲食。此次調研不僅是一次實踐探索,更是一次深刻的社會責任踐行。讓我們攜手努力,共筑鄉村食品安全防線,讓每一位農村居民都能“吃得放心、吃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