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海鮮消費狀況 踐大食物觀理念
在當今時代,保障糧食及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成為關鍵議題。國家積極號召,提出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倡導農林牧漁協同發展,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要大力推進深遠海養殖發展,科學開發各類水域食物資源,有序開展近海養殖捕撈活動,穩步推動遠洋漁業新漁場新資源的綠色可持續開發。在此宏觀政策背景下,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 “耕海牧漁” 社會實踐隊于2025年1月16日深入煙臺市九田海鮮市場,開展實地調研活動,致力于全面了解海鮮消費的實際狀況。
剖析消費偏好:解鎖海鮮選購密碼
16日上午,實踐隊員們一同來到九田海鮮市場,通過問卷調查與訪談,隊員們總結發現,不同群體購買海鮮的頻率存在顯著差異。家庭主婦及部分海鮮愛好者通常每周購買1- 2次海鮮,為家庭日常飲食增添海洋風味;而海鮮餐飲從業者以及對海鮮有著特殊喜好的人群,由于經營或個人需求,購買頻率更高,每周3次及以上的情況較為常見。
經實踐隊員采訪發現,價格與品質是影響消費者選購海鮮的核心因素。蛤蜊、小黃花魚等價格親民的海鮮品種,憑借實惠的價格和簡單多樣的烹飪方式,深受普通家庭的青睞,滿足了大眾日常飲食的便捷性與經濟性需求。同時,品質因素在消費者決策中也占據重要地位。以大蝦為例,盡管其價格相對較高,但因其鮮美的口感和上乘的品質,吸引了眾多消費者駐足挑選。
不同年齡層次和職業的消費者在海鮮選購上呈現出鮮明的特點。年輕人追求新穎體驗,熱衷于嘗試創新的海鮮料理和進口海鮮品種,對產品品質和包裝的要求較為嚴格;中年人則更注重海鮮的性價比和實用性,購買量較大,主要用于家庭日常膳食安排,力求為家人提供營養豐富且經濟實惠的海鮮產品;老年人往往偏愛傳統海鮮品種,對價格波動較為敏感,在選購過程中會仔細挑選,以確保所購海鮮物有所值。
從職業角度來看,上班族受工作時間限制,購買海鮮的時間集中在周末或下班后,方便烹飪的海鮮產品成為他們的首選;退休人員時間相對充裕,能夠在市場中從容挑選,他們更關注海鮮的新鮮度和價格;餐飲從業者作為市場的大宗采購主體,對海鮮的品質、規格和價格有著嚴格的標準,以滿足餐飲經營的高品質需求。
圖為實踐隊員對消費進行采訪。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懿萱 供圖
洞察經營策略:商家的創新與困境
走進煙臺九田海鮮市場,撲面而來的是濃厚的海腥味和熱鬧的交易氛圍。在這里,商家們各顯神通,在海鮮經營中探索著獨特的營商策略,也在不經意間踐行著大食物觀的新理念。
一些經驗豐富的老商戶憑借多年積累的深厚人脈資源,與當地漁民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在休漁期來臨前,他們便提前預定優質海鮮,為供應緊張時期的市場銷售提供有力保障。新興商家則另辟蹊徑,將目光投向外地海鮮市場,引入特色海鮮品種,成功吸引了追求新奇體驗的消費者群體。
在銷售策略方面,不少攤位推出 “組合銷售” 模式,將不同種類的海鮮巧妙搭配,以優惠的價格進行售賣。這種創新方式既滿足了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又有效提升了銷售額。此外,部分商家高度重視客戶關系維護,針對經常光顧的老顧客,會給予一定的價格折扣或贈送諸如一小包海米、幾只螃蟹腿等小禮品,以此增強顧客的忠誠度和粘性。
實踐隊在調研過程中發現,九田海鮮市場的價格競爭異常激烈,部分商家為爭奪客源,過度壓低價格,導致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在利益的驅使下,個別不良商家采取不正當手段降低成本,如以次充好、在稱重環節作弊等。這些行為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對整個市場的信譽造成了負面影響。
圖為實踐隊員像賣家了解各類海鮮價格。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懿萱 供圖
通過對煙臺九田海鮮市場的調查,實踐隊員清晰認識到海鮮消費的現狀與問題。在未來日子里,“耕海牧漁” 社會實踐隊將以大食物觀為引,繼續秉持嚴謹務實的態度,持續關注海鮮市場的動態發展,積極為推動海鮮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努力讓海洋食物資源更好地服務于廣大民眾。(通訊員 王馨弘)
圖為全體實踐隊員合照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孜碩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