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暖春同攜手:農大學子共探海洋篇章
2025年寒假,當冬日的暖陽灑在八閩大地,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農大船政小分隊,滿懷熱忱與期待,踏上了前往永泰縣美麗鄉村計劃中的坂埕村等地的征程,一場別開生面的寒假“三下鄉”活動就此拉開帷幕。
這支朝氣蓬勃的實踐隊,由林可慧、農嘉媛、蔡若冰、邵云莉等優秀學子組成,在學院講師韓雪靖的悉心引領下,開啟了一段意義非凡的探索之旅。此次活動的核心聚焦于體驗獨具魅力的福建海洋文化民俗生活,深度領會與海洋同生共榮的生態文明理念。他們以青年獨有的敏銳視角,深入研討“何以福建,何以海洋”這一蘊含著深厚內涵與時代價值的話題,試圖在探索中找尋答案,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為海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青春力量 。
圖為 實踐隊成員于創政文化城合影
林可慧/供圖
曇石山之行:探秘古海遺珠,考古知識鬧新春 在福建海洋文明進程中,福州市閩侯縣曇石山遺址意義非凡,承載著厚重歷史。遺址中的貝丘與陶器,默默訴說著遠古先民傍海而居,靠漁獵采集為生的故事。小分隊一踏入遺址,就被深深吸引。他們認真端詳展品,仔細記錄展示模塊,一心探尋福建海洋文化的源頭,為后續工作積累素材。
隊員們在館內各處講解海洋文化,展現出青年的活力與擔當。此外,還組織了考古知識小問答,在互動中完成對考古知識從實踐到理論的梳理,既加深了自身理解,也激發了參觀者對海洋文明的興趣 。
圖為 隊員在遺址觀察展品
農嘉媛/供圖
海絲展館:志愿微光聚,海絲新春共傳承 農大船政小分隊踏入福州市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琳瑯滿目的藏品與詳實史料,生動勾勒出唐宋元明時期福建作為海絲起點的耀眼往昔。彼時,福船滿載絲綢、瓷器、茶葉揚帆遠航,“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盛景仿佛就在眼前。海洋貿易的興旺,也將海洋文化推向巔峰。直至如今,新春佳節,福建居民仍常把茶葉、瓷器當作送禮佳品。博物館外,志愿者們趁著春節忙碌地進行新春掃除,努力為游客打造更優質的游覽環境,把服務與文化傳承、春節慶祝活動完美融合 。
圖為 隊員引導游客進行游覽
林可慧/供圖
圖為 隊員們觀察記錄農作物
林可慧/供圖
馬尾船政城:創意繪船政風華,民俗交融賀新歲 在馬尾船政文化城,這片傳承與創新的前沿之地,農大船政小分隊圍繞船政文化與春節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別出心裁的活動。詩歌創作環節,隊員們將春節的喜慶氛圍與對船政先輩的崇敬之情巧妙融合,字里行間生動展現出先輩們堅守與開拓的偉大精神。制作船只小模型時,他們融入福字、紅燈籠等春節元素,寓意著船政精神在新的一年里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彩。繪畫創作中,隊員們揮動畫筆,描繪出船只在煙花盛放的海面乘風破浪的壯麗景象,象征著船政事業在春節的祥瑞氛圍中駛向輝煌未來。在民俗博物館,隊員們對春節特色展品格外關注,比如用海鮮制作的船形魚丸拼盤,其中飽含著漁民對新年出海平安順遂的美好祈愿。此外,隊員們還實地考察了當地的蔬菜與莊稼,借此對馬尾地區的民俗生活有了更為細致、深入的了解 。
圖為 隊員們進行船政文創
林可慧/供圖

圖為 隊員欣賞民俗博物館展品
林可慧/供圖
美麗鄉村榕水謠:助力景區展活力,新春文化韻悠長 農大船政小分隊來到坂埕榕水瑤碼頭,踏入景區,只見古榕繁茂,枝葉交織成一片翠綠華蓋,大樟溪在其旁悠悠流淌,水波瀲滟。碼頭的石階,歷經歲月打磨,每一道紋理都銘刻著往昔水運的熙攘盛景。岸邊,漁家生活的質樸與現代休閑元素相互交融,生動展現出海洋文化在傳承中創新的獨特魅力。
在景區內,隊員們主動幫忙本地鄉民打理土特產小攤。期間,他們了解到李干、柿餅等特色食品,不僅是日常招待賓客的上乘之選,更在漫長歲月里,承載著當地獨特的文化內涵,是地域情感與傳統的一種寄托。
隊員們還與當地居民熱絡交流,虛心學習出海、捕撈的實用知識,這些來自生活的經驗讓他們對海洋文化有了更鮮活的認知。隊員們還知曉了村民們在春節有吃本地面條的傳統習俗,并饒有興致地觀摩了面條的部分制作過程,感受傳統飲食文化在春節氛圍里的獨特韻味 。

圖為 隊員協助景區安全管理
林可慧/供圖

圖為 實踐成員維持景區衛生
林可慧/供圖
本次“體驗福建海洋文化”活動成果斐然,它如同一條堅實的紐帶,搭建起青年學生與福建海洋文化深度交流的橋梁。通過實地走訪、互動體驗等形式,讓古老的海洋文化在年輕一代心中生根發芽,為其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澎湃的青春活力。
活動雖已落幕,但探索的腳步不會停歇。未來,實踐隊將認真復盤本次活動,深度剖析其中的經驗與不足,持續優化活動方案,從內容策劃到組織執行,全方位提升活動質量,力求每一次活動都能成為傳播海洋文化的生動課堂,為推動福建海洋文化走向更廣闊的舞臺,貢獻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
(通訊員 林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