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 月 11 日至 12 日,在首個集體調研日之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齊心協‘綠’”社會實踐隊分頭行動,繼續深入了解武漢市綠色驛站的建設與運營情況,旨在為推動社區綠色生態建設提供有益參考。其中部分成員深入武漢市洪山區、武昌區、漢陽區的部分社區,開展實地考察活動。
1月11日,實踐隊部分成員首先前往了洪山區與武昌區進行調研。實踐日上午,團隊成員首站來到了位于洪山區的某個配備有綠色驛站的社區。該社區的綠色驛站站門緊閉,內部設施經年失修,缺乏維護與管理,經實踐隊成員對社區居民的訪談發現,社區的綠色驛站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硬件設施的配備雖較為完善但缺乏持續的管理和維護。隨后,實踐隊前往位于武昌區的虹頂小區。這里的情況令人眼前一亮,小區的綠色驛站落實到位,居民積極參與土地認領來種植植物,社區還邀請了專家前來指導植物養護,綠色驛站的宣傳效果顯著,吸引了眾多社會志愿者前來參觀學習。當天下午,實踐隊來到中央花園社區。該社區的綠色驛站以“我家小院”為依托,院內植物豐富,面積較大,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美中不足的是實踐隊員們在考察中發現,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驛站內雜草叢生,這也影響了植物的生長和整體的美觀。

圖為社會實踐合照。
1 月 12 日,實踐隊成員在漢陽區繼續他們的調研之旅。上午,實踐隊來到了琴臺社區。通過對社區工作人員的簡單訪談實踐隊員了解到,該社區的綠色驛站活動舉辦次數較多,形式多樣,為居民提供了豐富的文化活動和交流平臺。然而,實踐隊員們在走入社區考察中卻發現,居民在平時的非活動日并無法進入驛站進行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綠色驛站的功能發揮,也影響了居民的參與積極性。社區應考慮合理安排驛站的開放時間,讓更多居民能夠參與到綠色驛站的活動中來,真正實現綠色驛站的共建共享。當天中午,實踐隊來到車站社區。這里的綠色驛站不同于其余社區的小院形式,而是打造成了一條花街,花街植物種類繁多,為社區增添了不少生機與活力。不過,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且驛站位于公共區域,部分植物遭到盜竊,影響了綠色驛站的可持續發展。在這個實踐日實踐隊也來到了部分名單上列出的社區,卻在自行尋找和詢問居民后都未能找到綠色驛站的蹤跡。這也反映了社區在綠色驛站的建設與規劃上可能確實仍存在一些不足。

圖為實踐隊成員采訪正在照料綠色驛站植物的居民。

圖為實踐隊成員參觀琴臺社區綠色驛站宣傳長廊。
通過這兩天的實地考察,實踐隊對武漢市部分社區綠色驛站的建設情況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雖然部分社區的綠色驛站在建設與運營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如管理缺失、參與度不足、設施損壞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影響了綠色驛站的正常運行,也制約了社區綠色生態建設的發展。實踐隊員們表示,將對此次調研結果進行深入分析與總結,形成調研報告,為社區綠色驛站的建設與發展提供有益的建議和參考,助力武漢市社區綠色生態建設邁上新臺階。
此次調研活動不僅讓實踐隊員們深入了解了社區綠色驛站的現狀,也增強了隊員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隊員們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推動社區綠色生態建設貢獻一份力量,讓綠色驛站成為社區居民共享綠色生活、共建美好家園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