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擂響鄉村振興戰鼓,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相繼出臺。在此東風下,大棚產業如雨后春筍般,在廣袤鄉村落地生根。為切實洞察大棚產業對鄉村發展的深遠影響,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情系三農”實踐隊于2025年1月10日前往日照市東港區西湖鎮的西沈馬莊村,探索大棚產業如何為鄉村經濟注入新活力。
書記暢談發展路,鄉村振興啟新程 實踐團隊抵達西沈馬莊村后,與當地村書記進行深入交流,探討關于大棚產業發展與黨建引領鄉村致富的路徑。趙書記表示:“如今我們西沈馬莊村經過精彩蛻變、華麗轉型,在千百美麗鄉村中脫穎而出,被評為2019年度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大約在2020年初,西沈馬莊村成立了全鎮第一家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東港區引領農業種植合作社。”實踐隊員了解到,最初的大棚主要種植大棚油桃及苗木栽培,致力于打造一處集綠色果蔬種植、采摘、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循環生態農業園,為推動土地規模經營、農民抱團發展、大棚轉型升級做出示范,為做活土地文章賦能。當地村委會積極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探索多種發展模式。通過與書記談話,實踐隊員還了解到,當地村委會牽頭與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實行訂單式的種植模式,有效解決農產品的滯銷問題。

圖為實踐隊員與趙書記交談,了解西沈馬莊村大棚產業發展。姚娜 供圖
村民笑講棚中事,鄉村欣迎富景時 在實踐過程中,實踐隊員觀察到前往村委會的村民絡繹不絕,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從 村民口中得知,當地的村委會幫助村民解決生活中的大事小事,辦事效率極高,真正做到了為人民做實事。在與種植戶的交流中,隊員們了解到大棚種植帶來的切實改變。村民王大哥滿臉笑容地分享:“以前種普通作物,收入有限且不穩定。如今靠著大棚種特色瓜果,收入穩定多了,去年家里還翻新了房子。”通過走訪村民,實踐隊員也留意到產業面臨的挑戰。例如,部分農戶反映,在面對極端天氣時,現有大棚防護能力有限;還有農戶提出,希望能有更多專業技術人員提供長期指導。可見,西沈馬莊的鄉村振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依舊需要持續不懈地努力。

圖為實踐隊員向西沈馬莊村村民了解村情并進行問卷訪談。姚娜 供圖
大棚經濟真興旺,鄉村振興有力量 在西沈馬莊村村民的熱心帶領下,實踐隊員們來到農業種植合作社。放眼望去,連片的大棚鱗次櫛比,棚內景象生機勃勃。農民們穿梭其間,正干勁十足地采摘著西紅柿、青椒與西葫蘆,臉上洋溢著質樸而滿足的笑容。合作社的大棚負責人劉女士向隊員們介紹,當前大棚的主要種植作物為圣女果、青椒與西葫蘆。為了帶動鄉村發展,尤其是幫助村里的老年群體,大棚優先雇傭他們勞作,給他們提供了一份穩定的生活保障。隨后,劉女士領著隊員們步入圣女果大棚。在這里,當地農民詳細地講解了圣女果從播種、育苗到田間管理的一系列種植技術。隊員們全神貫注,邊聽邊問,還不時拿出紙筆記錄。隊員們還了解到,這些大棚由村集體統一管理運營。一位大爺感慨道:“沒想到老了還能在家門口掙份錢,日子更踏實嘍。”隊員們深受觸動,主動參與到大棚勞作中,與大家一同清理雜草。盡管棚內悶熱,但隊員們在勞動中體會到了鄉村生活的充實,也深刻感受到鄉村發展的蓬勃力量。

圖為合作社負責人向實踐隊員介紹大棚情況。姚娜 供圖
鄉村振興是國家重要戰略,也是新時代青年的使命擔當。“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緊密相連,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升綜合素質,關注鄉村需求,積極參與建設,深入了解農民心聲并提供幫助。“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相信全社會齊心協力,定能實現鄉村振興的宏偉目標!(通訊員 姚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