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紅色沃土 感悟時代變遷”——以紅色基地為課堂,書寫新時代青年擔當
7月13日起,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賡續紅色血脈,感悟時代偉力”實踐團赴四川省十二橋烈士墓、成都博物館、紅軍百丈關戰役紀念館、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等地開展為期一周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十二橋烈士墓:緬懷革命先烈,走進初心地
1949年12月4日和7日,國民黨反動派先后在成都市西撫琴臺王建墓墓道和通惠門外十二橋邊,對監禁的革命志士進行了秘密大屠殺,35名革命志士英勇犧牲。實踐團在十二橋烈士墓前靜默致哀,向革命先烈表達崇高的敬意。實踐團通過參觀革命文物和事跡展示,被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的偉大犧牲精神所震撼。參觀學習后,實踐團隊展開了一場關于“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的深度探討,一致認為新時代大學生應積極弘揚革命精神,主動傳承紅色文化。

(圖為實踐團到達十二烈士墓)
成都博物館:追尋蓉城記憶,傳承紅色基因
在成都博物館,實踐隊員通過參觀學習,詳細了解了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重大戰役,展現了紅軍英勇無畏、艱苦奮斗的精神風貌,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紅色資源。實踐團成員邱淑梅同學認為:“我們當代大學生應當繼承和發揚革命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成都博物館)
紅軍百丈關戰役紀念館:百丈關前憶崢嶸,民族復興獻青春
在四川省雅安市,實踐團隊前往位于蒙頂山上的紅軍百丈關戰役紀念館,以實際行動學習和傳承長征精神,深刻感悟時代的發展脈絡。時至今日百丈關依舊樹木繁茂、地勢險峻、道路狹窄,身在此地可以想象當年紅軍翻山越嶺進行作戰的巨大難度,百丈關易守難攻,此一役對紅軍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當同學們看到展柜中斑駁破碎的軍服與銹蝕斑斑的武器時,腦海中浮現紅軍為了革命事業英勇獻身的生動圖景。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清醒劑、營養劑,學習黨的歷史與國家的發展歷程,是我們堅持并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推動黨和國家事業邁向新高的必修課程。在紅軍百丈關戰役紀念館這一處充滿紅色印記的教育圣地,實踐隊員一起回顧光輝歲月,重溫紅色經典,讓初心與使命深植于心,激勵新時代大學生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砥礪前行。
(圖為百丈關險峻地勢)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紅軍百丈關戰役紀念館)
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重踏英雄足跡,感悟大渡河魂
實踐團隊來到位于石棉縣的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紀念館坐落于安順場大渡河畔,大渡河兩岸群山綿延、險灘密布,沿著大渡河畔漫步,可以感受到紅軍長征途中的艱辛與不易。實踐團隊通過參觀紀念館里的文物、老照片、歷史視頻等,深刻地了解艱苦的長征路、體悟磅礴的長征精神。實踐隊員在參觀紅軍強渡大渡河遺址后,集體重溫入黨誓詞,面向黨旗莊嚴宣誓。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
(圖為實踐隊員一字排開面向黨旗莊嚴宣誓)
社會實踐期間,實踐團隊將紅色基地的所見所聞與思政課程相融合,進一步深化對黨的歷史、紅色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解,拍攝制作了“聆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追思革命先烈——十二橋烈士墓》、《理想信念高于天——百丈關戰役》、《弘揚長征精神——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等系列微黨課,進一步強化學生黨支部黨建工作,積極推動“黨建”帶“團建”,不斷豐富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青年要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向英雄學習、向前輩學習、向榜樣學習,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洪流中踔厲奮發、勇毅前進。”文學院青年大學生必將牢記各族人民所進行的革命斗爭,牢記在革命斗爭當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繼續以的先烈們為學習瞻仰的偉大榜樣,發揮好紅色文化的凝魂聚力,不斷用紅色基因補鈣壯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身力量。(撰稿:張娜 解瑞睿 供圖 黃銳)
作者:解瑞睿 張娜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文化傳承深入基層,徐州漢文化煥發新生
- 2024年7月,徐州工程學院“弦歌不輟,逐夢漢風”實踐團在吉林市、上海市等開展了為期一周的文化宣傳和調研活動。此次活動旨在通過“三
- 09-26
- 青春之力,賦能鄉村
- 本次實踐活動旨在發揮青年大學生在鄉村振興中的建設力量,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之力。
-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