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激情国产,亚洲蜜桃视频,91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多彩大學生網,大學生三下鄉投稿平臺
 

南京農業大學三下鄉:筆墨馨香展農韻,墻繪蘊彩美鄉村

發布時間:2024-09-26 閱讀: 一鍵復制網址
在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里,有著這么一群“奇怪”的大學生:他們走在田間地頭,在村里的白墻上作畫,畫筆下傾瀉而出的不是普通的藝術作品,而是村莊的綠水青山、民風民俗、歷史故事。在社會實踐中,他們把對每個村莊的美好祝福和殷切期盼融入筆下的畫卷,存留在墻上,用屬于他們自己的特別方式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2022年至今,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已連續三年開展墻繪類暑期社會實踐,聚焦村民需要,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的同時,力求探索鄉村文化產業新的發展路徑與動力機制,該項活動也受到各地政府及村民的大力支持與高度評價。
 
01/“繪”聚葛塘,鄉韻傳芳
——“彩繪現古韻,紅旅筑夢行”美麗鄉村規劃行實踐活動
為展現鄉村之美,促進鄉村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2022年7月6日至7月16日,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彩繪現古韻,紅旅筑夢行”美麗鄉村規劃行實踐團前往南京市江北新區葛塘街道開展手繪美麗鄉村實踐活動。自此,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也與墻繪結下了不解之緣。

實踐團與街道辦合影
有了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墻繪任務,在風景園林系副教授熊星的帶領下,實踐團部分成員來到葛塘街道居民家中進行庭院實地考察,并進一步了解墻體結構與居民需求。
“無數次99+的消息,無數次線上線下的會議”,這是實踐團成員們在提到此次實踐項目設計工作時最先想到的。經過不斷的討論、設計、推翻重來,實踐團將東王社區的紅色文化與農民畫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到了墻繪設計之中,完成了《藕花深處》《長城腳下的綠水青山》《田園奇遇記》等概念稿的設計。
     
來到葛塘后,早已將設計內容、村落布局爛熟于心的大家將此親切地形容為與老朋友的再會。實踐團首先參加了葛塘街道共青團助力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宣講培訓,對美化居住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接下來的10天里,實踐團完成了多幅各具風格的墻繪作品,充分發揮自身專業技能的同時,也充分展現出了新時代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風土人情。

實踐團墻繪過程

實踐團與墻繪合影
在“彩繪葛塘”實踐活動完成后,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的學子們并沒有停下腳步,而是將這份對鄉村的熱愛與責任繼續傳承發揚。2023年的夏天,他們再次踏上了前往葛塘街道的旅程,開啟了“繪夢行”的新篇章。這次,他們帶來了更為豐富的墻繪作品,將美育的種子播撒在鄉村的每一個角落,讓藝術與鄉村的每一次相遇都綻放出新的光彩。
 
02/續緣葛塘,筆墨育美
——“繪夢行——筆墨點亮鄉村”實踐活動
2023年7月5日至23日,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繪夢行——筆墨點亮鄉村”實踐團在園藝學院本科生輔導員李柯的帶領下,前往南京市六合區葛塘街道開展暑期社會實踐。

實踐團合影
夢想共翩躚,美育助鄉村。實踐團于七月初開始制定計劃,積極與當地辦事處進行對接,完成了墻面測繪與墻繪方案設計等各項準備工作,為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圍繞自然風光與鄉村文化的墻繪主題,實踐團完成了《柿柿如意》《水墨鄉村》《春意滿園》等多幅作品,傳達了對村民的美好祝福的同時,也展現了葛塘村新風貌。
          
部分作品展示
“兒童是鄉村未來的希望”,考慮到兒童時期是培養美學概念的關鍵時期,實踐團的任務也不再僅僅局限于墻繪,他們為當地兒童設計并開展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美育小課堂。“植物尋寶”“植物連連看”“植物折折樂”等別開生面的活動在葛塘村順利展開。當地兒童在實踐團成員的指導下為植物畫像,充分發揮想象,巧用落葉構成了一幅幅童趣創意畫。“我畫的是小魚在水里自由自在”“我畫的是熱氣球飛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孩子們爭相用稚嫩的話語描述著自己的作品,表達著他們對于美的獨特理解。
     
美育小課堂活動展示
厚植愛農情懷,點亮鄉村之美。“繪夢行——筆墨點亮鄉村”實踐團的成員們將美帶到鄉村,鼓勵孩子們的夢想生根發芽,以美育形式繁榮鄉村文化,以實際行動展現青年擔當。
同樣在2023年的夏天,另一批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的學子們跨越千山萬水,將墻繪的藝術帶到了貴州黔東南州麻江縣。在這里,他們繪出了瑤族風情的美麗畫卷,繪出了助農興農道路上的堅實足跡。每一次畫筆的揮灑,都是對鄉村振興美好愿景的深情描繪,也是對農業學子使命擔當的生動詮釋。從葛塘的筆墨育美到麻江的遠行筑夢,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志在四方,心系鄉村”的情懷。
 
03/“藝”行麻江,執筆筑夢
——“繪鄉情——美麗‘黔’村振興七彩”實踐團
為助力貴州黔東南州和美城鄉“四大行動”,推進鄉村振興,培養三農情懷,勇擔強農興農時代責任,2023年7月4日至18日,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秾繪鄉情,美麗‘黔’村振興七彩行”實踐團在本科生輔導員蔡行楷的帶領下前往貴州省黔東南州麻江縣開展暑期社會實踐。
河壩村是國家民委命名的“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也是麻江縣瑤族最集中的傳統民族村落,此處的傳統瑤族民居、楓香染、原生態刺繡、瑤族服飾皆獨具特色。實踐團在墻繪設計中積極融入瑤族特色,展現瑤族民俗風情及當地農業特色。
     
墻繪作品展示
實踐團以播種、豐收、農閑三大場景為主題,完成了1幅20m×2m的長篇稻田墻繪;同時也與當地適齡青少年共創2幅瑤鄉童趣墻繪,將黔村民風收入七彩筆觸,將童真爛漫融進美麗鄉村。
墻繪作品展示
懷著幫助當地村民美化居住環境的決心,隊員走訪河壩農戶庭院,實地調研農村環境整治情況,豐實果蔬庭院種植規劃數據采集,共完成果蔬庭院設計圖紙4份和河壩村環境整治意見書1份,希望能夠通過專業知識真正造福當地村民。
隨著鄉村數字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農村電商的發展潛力快速顯現,尤其是以直播間為載體的農產品銷售,成為助力農產品上行的重要數字化工具。實踐團結合南京農業大學定點幫扶的菊花、藍莓產業成果,開展助農直播,宣傳和推廣當地特色農產品。直播反響熱烈,直播間觀看互動人次超2000人,既帶動了當地農產品銷售,也讓更多人了解到南京農業大學的科研成果。
     
實踐團直播過程及參觀當地電商企業
“秾繪鄉情——美麗‘黔’村振興七彩”實踐團用青年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助力和美城鄉建設,實地參與到當地產業發展進程中,將課堂學習與基層實踐緊密結合,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用美與專業的力量展現出了園藝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在鄉村振興的進程里貢獻了青年實力量。
2024年,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也依然堅守著墻繪振興鄉村的第一線。他們深知,紅色文化是中國革命的精神瑰寶,更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因此,他們前往南京市高淳區椏溪街道西舍村,以紅色主題墻繪為載體,美化鄉村環境的同時,將革命精神深深植根于這片土地之上。每一次的揮毫潑墨,都是對革命先烈的深切緬懷,也是對革命精神薪火相傳的莊嚴承諾。
04/西舍厚土,揮筆傳魂
——“紅心鑄魂,彩繪傳承行”實踐團
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力西舍村紅色文旅產業發展,2024年7月9日至7月15日,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紅心鑄秾魂,彩繪傳承行”實踐團在園藝學院本科生輔導員夏麗和研究生輔導員芮偉康的帶領下,于高淳區椏溪街道西舍村開展了為期七天的紅色主題墻繪工作。


實踐團合照
探討西舍話傳承,紅色基因永賡續。實踐團首先組織參觀了高淳地區革命史展館、西舍紅色文化陳列館等革命紀念館;探訪了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大會堂舊址、國華中學舊址等革命遺存建筑,追尋先烈足跡,了解革命事跡,深入學習黨史。通過對西舍“紅色堡壘”的深入了解,實踐團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題材墻繪對西舍村文化建設的意義,也更加堅定了做好墻繪工作的決心。
     
實踐團參觀過程
深入調研促了解,匯聚思想助發展。實踐團與高淳團區委副書記解則義、椏溪街道團工委書記胡駿、西舍紅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張瑜以及村民進行了充分交流,深入了解了西舍村發展現狀及鄉村紅色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機遇與挑戰。解則義表示:“如何讓更多人來到西舍、如何讓西舍的革命文化真正轉化為旅游業繁榮的動力是目前西舍發展面臨的問題。”實踐團圍繞調研結果撰寫報告,對西舍村基本情況進行分析,力求探索西舍村未來紅色旅游發展的更多可能,以青年學生的實際行動促進西舍發展。
筆墨揮灑畫紅魂,成員們無懼高溫酷暑、大雨傾盆,始終以高昂的熱情修復墻面、彩繪鄉村,完成近20㎡墻面彩繪工作,得到村民的一致認可。作品展現了安興區書記范征夫教當地小女孩識字的場景,挖掘了偉大革命故事后的軍民魚水情。范征夫1943年11月至1944年12月曾在高淳縣安興區擔任區長,建黨、建軍、建政、建廠、建校,做了大量工作,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里建立組織,發動農民,在武器稀缺的情況下,游說本地富農交出槍支,建立武裝力量后,參加花墻門戰斗,帶領軍民打擊日偽,戰斗大獲全勝。
本次實踐中,實踐團深入了解了西舍村的革命歷史及革命文化,以紅色主題墻繪的形式美化了鄉村環境,傳播了革命故事,將革命精神融入到了鄉村振興的戰略命題中。
     
實踐團墻繪過程

墻繪成果展示
一瓶瓶冰水、一袋袋冰棍、阿姨從房間里搬出來的超大風扇……這些帶有村民美好關懷的物品早已成為實踐團成員關于西舍的夏天的獨家記憶。而幾乎所有同學都說:“墻繪中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村民在墻繪前駐足并發出聲聲贊嘆,那一瞬間所有的辛苦都化為滿足……”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的實踐項目也在這樣真摯的情感和質樸的獲得感中不斷延續。
以筆為媒,以畫傳情。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將專業知識與鄉村實際緊密結合,探索出了一條以墻繪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徑。他們用色彩斑斕的圖案裝點了鄉村的墻壁,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展現了園藝學子的風采與情懷。從葛塘街道的古韻再現,到麻江縣的瑤鄉童趣,再到西舍村的紅色傳承,每一次的墻繪實踐都是與鄉村文化的一次深情擁抱,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響應。未來,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將繼續開展更多三下鄉實踐項目,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堅定的步伐,勇擔興農強農使命,發揮青年學生專業優勢,創新多種形式美化鄉村,在鄉村振興的廣闊舞臺上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作者:黃佳楊 匡嘉苗 崔洋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中國海洋大學學子赴嘶峰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 武漢東湖學院星之夢志愿服務隊與學生共赴納雍九洞天探索風土人情
  • 播種希望,收獲夢想
  • 走進鄉村,播種希望
  • 志愿青春,點亮夢想
投稿流程投稿須知常見問題積分充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丁青县| 濮阳市| 沙坪坝区| 霍城县| 界首市| 曲沃县| 额济纳旗| 常宁市| 阳春市| 兰溪市| 汉沽区| 廊坊市| 资兴市| 白山市| 洛南县| 桂东县| 藁城市| 德惠市| 龙门县| 太谷县| 阳春市| 湄潭县| 阳泉市| 黑山县| 莲花县| 攀枝花市| 新巴尔虎右旗| 兴化市| 南靖县| 湛江市| 仪陇县| 防城港市| 九龙县| 碌曲县| 水富县| 晴隆县| 绥阳县| 万年县| 巩留县| 新泰市| 阿鲁科尔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