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森壩村,一個位于群山之中的小村莊,因雙鷹河穿村而過而顯得格外靈動。然而,這條流淌了千年的河流,在過去并未給當地村民帶來太多的經濟收益。直到近年來,重慶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扶貧集團駐鄉駐村工作隊深入考察后,發現了這里獨特的冷水資源,并決定發展冷水魚養殖產業。
行者們抵達后,首先參觀了冷水魚生態養殖基地。蔡森壩村的冷水魚養殖基地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成為展示生態流水養殖技術的典范。基地位于雙鷹河沿岸,依托溶洞泉水的優質水源,水溫常年保持在12-18℃,非常適合冷水性魚類的養殖。
在現場可以看到,池塘流水養殖系統通過一系列手段,實現了水體的循環流動和養殖廢棄物的及時排出,顯著提高了養殖效率和水產品質量。養殖基地占地五十畝,水池面積十余畝,采用高密度集約化養殖,一畝產量可達六萬斤,每立方米產量在八十斤到一百斤。目前,基地已實現年產冷水魚50萬斤,產值高達600余萬元,相關產品遠銷東南亞,并計劃在未來進一步擴大規模,實現年產120萬斤的目標。
在調研過程中,行者們不僅見證了冷水魚養殖的全過程,還詳細了解了當地推進的“三變”改革情況。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方式,農戶將閑置的土地集體和水域等資源入股到經營主體,參與冷水魚養殖等產業項目,共享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基地的興起,不僅為村民們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崗位,還吸引了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實現了家門口的就業夢想。同時,通過“三變”改革,村集體和農戶的收入結構更加多元化,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
通過此次調研,蘭州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員們深刻感受到了“三變”改革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他們表示,將把所見所聞帶回學校,通過宣傳報道等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并關注這一領域的發展動態。
通過此次調研活動,蘭州大學2024年赴重慶暑期實踐團的青年學子們不僅增長了見識、鍛煉了能力,更深刻體會到了鄉村振興的艱辛與希望。他們表示將繼續關注和支持鄉村振興事業,用實際行動踐行青年人的責任和擔當。同時,他們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機會深入基層、了解國情、服務人民,為實現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