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逐夢以礪初心,挺膺擔當而踐新功。為幫助大學生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2024年7月8日至14日,四川文理學院“紅”途財韻實踐團深入萬源,開展以“紅色財經引航程,萬源匯聚耀青春”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實施“進百村、訪千家、寫萬字,在基層讀懂中國、講好中國故事”活動方案。同學們走村串戶,深入鄉村社會,開展走訪調查、采訪學習、鄉村問計、助力振興等活動,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將傳承紅色基因和鄉村振興相結合,知行合一,在不斷實踐中,嚴謹務實、深入實踐,求真學問、練真本領,把“強國有我新征程”的青春好文章寫在廣袤大地上,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獻禮黨的二十大。
探訪舊址,追尋紅色
帶著對革命先輩的崇敬,實踐團來到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是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為保衛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陜革命根據地,而進行的一場艱苦卓絕的重大戰役并取得輝煌勝利的專題性紀念館。在陳列館中,實踐團成員依次參觀了“革命星火,燎原巴山”、“鐵血紅軍,決戰萬源”等展廳,每到一處,成員們都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瞻仰紅軍遺存的文獻資料、石刻標語、烈士遺物等館藏文物,回首革命戰士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不怕犧牲、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和悲壯歷史,汲取革命前輩不懈奮斗的精神力量,深刻感悟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參觀學習后,團隊成員紛紛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在學思踐悟中增強擔當作為的使命責任和敢為敢創的拼勁干勁,弘揚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的精神,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勞動實踐,真學真干
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之一,如何有效促進茶農旅多業態融合發展是亟待破解的難題。而萬源固軍鎮茶產業資源豐富,正按照“以茶促旅、以旅帶茶”的發展思路,建成3條茶旅融合環線,推動了鄉村經濟、文化、生態的齊頭并進。實踐團在固軍鎮鎮長牟檬,大橋村書記伍永明以及副書記朱佳鋒的帶領下來到了固軍鎮的茶園基地。朱書記向大家詳細介紹了茶的品種特點、制作工藝以及售賣情況,并教大家如何正確采摘茶葉,讓同學們深入了解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茶產業對固軍鎮的重要意義。
信念堅定,青松永在
老黨員們是歷史的見證者,他們的經歷承載著黨的奮斗歷程。他們在艱苦的歲月中,堅定地追隨黨的腳步,為了國家和人民無私奉獻。實踐團成員走進大橋村拜訪了大橋村老書記楊志于,楊老先生結合自身經歷和祖祖輩輩的講述,為同學們講述了革命時期李家俊烈士的英雄事跡,他對年輕人提出“驕傲使人落后,謙虛使人進步”的期望,強調入黨不是為了身份,要一步一個腳印,保持誠信和素質。
當談到固軍鎮目前的產業發展上,楊書記告訴我們,固軍鎮產業發展以“茶業、農業生產、種植業”為主,尤其是茶產業,不但在當地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而且為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楊書記結合大橋村資源特點、產業優勢特色介紹了當前大橋村茶產業發展的短板:一是年輕勞動力外流,當地茶農大部分是留守老人;二是產業化鏈不完善,茶葉與茶廠之間距離較遠;三是對于茶葉的栽培技術和管理技術并不熟練,缺乏統一的教學管理。
三下鄉之旅,讓每一位成員明白在未來要積極踐行“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的責任擔當,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堅定的信念,凝聚奮進力量,書寫屬于新時代新青年的青春篇章。
通訊員 張仕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