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食品安全戰略,推動科研技術與產業檢測需求對接,2025年7月11日,山東理工大學“熒偵探”實踐團與生命與醫藥學院師生一同走進鄒平市綜合檢驗檢測中心,開展社會實踐交流活動。此次活動聚焦團隊研發的熒光探針技術在食品檢測領域的實際應用,旨在了解食品檢測全流程機制,向公眾科普檢測知識,讓前沿技術切實守護大眾飲食安全。
圖為團隊成員在鄒平市綜合檢驗檢測中心的集體合照 閆偉鑫 攝
座談會上,鄒平市綜合檢驗檢測中心副主任楊學明詳細介紹了中心的發展歷程、組織架構、業務范圍及重點工作。山東理工大學生命與醫藥學院也分享了概況:學院歷史悠久,擁有生物學(學碩)和制藥及生物工程(專碩)兩個碩士點,近年在學生培養、科研創新等方面成效顯著。“熒偵探”團隊深耕熒光探針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成果豐碩,學院正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希望與檢測中心深化技術協作,輸送優秀人才,探索設備共建共享模式。
圖為鄒平市綜合檢驗檢測中心座談會現場 郭心怡 攝
座談會后,在檢驗檢測股股長李靖靖的帶領下,師生們參觀了檢測中心實驗室。實驗室布局合理、流程規范,從樣品受理到數據報告的全流程都注重安全管理與標準化操作——全程監控覆蓋,試劑管理嚴格需向公安局報備,各房間門口均標注責任人信息。團隊首先來到樣品室,看到工作人員正按糧食、農產品(水果蔬菜、肉類)等類別對樣品進行分類制備,通過粉碎、均質等初步處理避免交叉污染,這讓專注食品檢測的“熒偵探”團隊聯想到自身研究中樣品前處理的關鍵環節,不時駐足觀察細節。
圖為團隊成員在檢測中心實驗室參觀學習 閆偉鑫 攝
隨后進入常規分析室,這里以手動操作為主承擔基礎檢測項目,如二氧化醋酸價、白酒中總酸總酯滴定等,技術人員演示的操作規范與團隊在實驗室習得的標準流程相互呼應。而當走到大型設備區,原子吸收光譜儀、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等先進儀器整齊排列,負責人介紹這些設備可開展重金屬、農藥殘留等高精度檢測,“熒偵探”團隊成員立刻結合自身研究提問:“這些設備在肉類腐敗物檢測中的靈敏度能達到多少?與我們的熒光探針技術相比,在檢測效率上有哪些差異?”技術人員逐一解答,現場交流氛圍熱烈。
圖為技術人員帶領團隊成員參觀實驗儀器的工作流程 閆偉鑫 攝
參觀過程中,技術人員還詳解了檢測全流程的嚴謹性:稱量需用經國家檢定合格的天平,誤差嚴格符合國標;水分檢測會根據樣品特性選擇設備,如植物油檢測“水分及揮發物”用電熱恒溫干燥箱,果糖類則用真空干燥提高準確性。這些細節讓團隊對產業端檢測的標準化有了更直觀的認識。檢測中心服務對象廣泛,涵蓋華誼玉米科技有限公司、天地蓮酒業等企業及學校生活飲用水檢測,能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報告,這也讓團隊看到了熒光探針技術未來的應用場景。
圖為技術人員與團隊成員探討檢測流程等相關問題 閆偉鑫 攝
此次實踐交流讓“熒偵探”團隊進一步明晰了食品檢測行業的實際需求,為熒光探針技術在肉類等食品檢測中的落地應用提供了方向。未來,團隊將持續深化與檢測機構的合作,推動技術成果更精準地服務產業需求,同時學院也將依托此類實踐活動,培養更多既懂理論又通實踐的食品檢測人才,共同守護公眾“舌尖上的安全”。